秀美花溪·桃李芬芳 | “看到渴望知识的眼睛,疲惫便烟消云散”教师朱国宁21载爱的奔赴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贵阳市第二十五中学的朱国宁老师的人生信条。在朱国宁二十一年的教师生涯里,她就像一位园丁,用粉笔耕耘,用爱心浇灌,静待每一朵花苞的绚烂绽放。

2004年从贵州师范大学毕业后,朱国宁便扎根于贵阳市第二十五中学。在学校需要时,她总是那个毫不犹豫站出来的人。曾经连续六年,她主动接下最辛苦的任务:同时承担一个文科班班主任、一个理科实验班数学教学的工作,周课时达17节。不仅如此,她还同期前往青岩贵璜中学支教。一天之内,在两所相隔40公里的学校之间奔波,上完五节课再加三小时晚自习,是她的常态。“说不累是假的,”朱国宁笑着说,“但当你看到孩子们那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所有的疲惫就都烟消云散了。”
执教二十一年的朱国宁,当了二十年的班主任,她始终坚信“育人先育德”。在她的教育理念里,第一位的不是学习,而是学做人,做一个品行优良的人。为深入全面地掌握孩子们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朱国宁建立了家访制度,利用下班时间,逐户开展耐心细致的家访,了解到很多课堂上看不到的情况。尤其是针对那些单亲家庭和父母外出务工家庭的孩子,以及二胎家庭的老大,朱国宁总是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温暖,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用爱来滋养,用陪伴来治愈,让孩子们用心去学习。“我也是个妈妈,我知道爱对于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多重要,大家有幸师生一场,是怎样的缘分?我会倾尽全力,呵护着、陪伴着孩子们走过这几年关键时期,只要他们需要,我可以是温暖的妈妈,是知心的朋友,是默契的玩伴。”

在教学上,朱国宁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她把每一个知识点分解后录成知微课,让孩子们课前可以先用此来预习,通过线上学习与线下辅导相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在复习中,为了给孩子们加深印象,她舍弃了便捷的PPT,坚持她的“笨”办法,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每次反反复复地板书,工作量增加了不少,过程虽然很辛苦,却能让学生看清思维形成的每一个环节,日后他们就能独立应对千变万化的题目。”朱国宁还花一年多时间编辑了校本教研课本«高中数学必修知识汇编»,经过两届学生的研读,取得很好的效果,帮助孩子们在学业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种“授人以渔”的坚持,结出了硕果:她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常年远超同层次班级,成为学生总分的“拉分项”。在2024年、2025年的贵州省数学竞赛中,指导学生斩获二等奖、三等奖。朱国宁因为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先后多次被评为校级、区级优秀班主任和“小河区区级骨干”,她所带班级也多次获得“先进班集体”的称号。
“有人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而我深信,正是在这燃烧与照亮之中,我们才拥有了最为丰盈的教育人生。”朱国宁这样说。(融媒记者:任雪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