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花溪 | 沈挺:读懂花溪——山河烟火皆成诗(下)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花溪新闻

晨读花溪 | 沈挺:读懂花溪——山河烟火皆成诗(下)

发布时间:2025-06-15 12:38:33 打印 关闭 【字体: 视力保护色:

‌读懂花溪——山河烟火皆成诗(下)

文/沈挺


读她的齿颊留香

花溪的味道,是一首味蕾谱成的交响诗,食之如啜饮云霞,似藤蔓缠绕记忆的廊柱。

清晨五点,花溪十字街的粉店已腾起白雾,牛骨熬煮的浓汤翻滚着,酸莲花白、煳辣椒堆在雪白米粉上,浇一勺红亮的牛油——这是牛肉粉的江湖。

孟关沙坡村的庖汤宴上,现杀猪肉与酸菜同炖,土灶柴火噼啪作响。

马铃冷水鱼的甘甜和燕楼鸡哈豆腐的香辣总让人流连忘返。

青岩背街的古镇人正用木槌敲打玫瑰糖,花瓣与麦芽糖纠缠成琥珀色的甜。

最难忘的青岩“状元蹄”,相传赵以炯赴京赶考时,母亲以陶罐慢煨猪蹄,如今食客咬开软糯胶质,唇齿间仍有余震。

华灯初上的十字街,美食城尽是人间烟火,冰浆、烤肉、烙锅、丝娃娃……还有被选择困难症困扰的旅客,悄悄被剪进了生活的剪影。

读她的方兴未艾

现在的花溪,是一支催人奋进的进行曲。

晨雾刚起,石板地利物流园的运输车已碾碎露珠,活跃着这个年交易量超百万吨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拉开了进行曲的序幕。

午时未到,在贵州最大铁路综合集散地改貌物流中心,中欧班列的汽笛是这首进行曲的前奏。

正午十分,满载“舌尖上的乡愁”的花溪牛肉粉正在发往全国各地,花溪正用一碗粉撬动着全国大市场。

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生态特色食品为特色的燕楼工业园区已然初具雏形,厂房生产设备和工地机器的轰鸣遥相呼应,为进行曲注入雄浑的动力。

午后的高坡旅游环线,机车车轮在弯道上摩擦,站在皇帝坡的风车下,火红的余晖渲染着这片神奇的土地,也点燃了十字街美食城的人间烟火,这不是落幕,是在为花溪第二序章埋下伏笔。

十年,一个刚刚好的时候,是我的十年,也是花溪的十年。我从异乡之客变成了东道主,花溪也栉风沐雨、乘势扬帆。

花溪的故事,是山野与车间、传统与科技、烟火与齿轮的量子纠缠,是大地深处生长出的现代性寓言。她让状元府的青苔爬上数据线,让苗绣的丝线缠住代码,让牛骨汤的烟火气浸润产业园的月光。

读懂她,便是读懂山河与时代共生的密码——那些古老的血脉里,永远跳动着年轻的脉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