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脱贫攻坚“试金石”
10月13日,从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贵州30余万剩余贫困人口基本达到脱贫标准,9个未摘帽县达到脱贫摘帽条件。这可喜硕果的取得,离不开成千上万扶贫人扎根扶贫一线上的艰苦战斗,更离不开无数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默默付出和主动担当作为。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脱贫攻坚工作就是一块“试金石”。
下好“先手棋”,确保在脱贫大考中锤炼基本功。各级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学习先进典型,汲取榜样力量,主动投身到脱贫攻坚中去,倾听群众声音,吸纳群众建议,时时刻刻为群众利益着想,真正做到“解民忧、帮民困、助民难”,以人民群众的意愿为各项具体工作的风向标和指南针。不断在脱贫攻坚中打磨自身品质,强化提高自身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练就一身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基本功。
挥好“指挥棒”,确保脱贫大考中有担当。当前,脱贫攻坚正处在攻关阶段,越是关键时刻越不能放松警惕,要做好防止返贫相关工作。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做好统筹领导,增强风险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随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努力成为在脱贫攻坚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挑战,做到心中有数、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有效掌控局势、化解危机。积极引导基层干部主动作为,让脱贫攻坚成为淬炼干部素养的“磨刀石”,不断激发干部潜力,给更多投身脱贫攻坚的干部提供提拔任用机会,特别是长期投身脱贫攻坚一线中表现突出的干部。
用好“自检器”,确保总结评定不抛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大量繁重复杂的工作会滋生各种问题,对扶贫工作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就会损害群众利益,伤害干群关系,降低扶贫质量。合理设置干部考核评价奖励机制,将考核依据与工作实际相结合,针对基层与机关干部的不同,制定差异化考核指标,合理采用考核方式,把平时考核、政绩考核、专项考核相结合,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考核,杜绝在脱贫攻坚中“假作为”、“伪作为”。只有常常打开“自检器”检视自身,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有毛病及时根治,方能在脱贫攻坚这条路上永远“不抛锚”。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进入收官之年,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广大党员干部是决战决胜、打下“硬仗”的决定性因素。行百里者半九十。各级党组织应用好脱贫攻坚“试金石”,给予那些长期奔忙于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更多肯定,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在新时代各项伟大事业中担当作为。(记者:蒋义 编辑:何菲菲 尹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