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花溪区脱贫攻坚工作
一直以来,区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贵州省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动员大会精神,按照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耽误的要求,抢抓4、5、6三个月关键期、窗口期,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各项工作,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9年我区顺利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2020年初,我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069户3617人,经过3月底动态调整后,目前全区贫困人口为1063户3630人。我区全面推进“走基层、大普查”、挂牌督战、“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等专项工作,全面落实产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政策要求,紧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聚焦按时高质量脱贫目标,大力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巩固脱贫成果,确保6月底前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工作统筹,压实攻坚责任
区政府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重的任务、最严的责任,持续保障强有力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上级安排部署落细落小落实。一是强化统筹调度。区政府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第一民生工程和最大发展机遇,坚持“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2020年以来,区政府主要领导召开常务会、办公会20次,分管领导组织召开专题会、调度会24次。全省召开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动员会以来,我区下发《花溪区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结对帮扶责任的通知》等重要方案(通知)10余个,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各项重点工作。二是强化帮扶队伍力量。全区20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包保有脱贫攻坚任务的乡(镇),79家部门(社区)结对帮扶90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行政村,700余名干部结对帮扶全区1063户(3630人)建档立卡户。不断充实脱贫攻坚一线工作力量,强化干部队伍建设,针对重大任务适时组建专班,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同时,在全区范围内建立脱贫攻坚网格化管理模式,确保工作全覆盖、无盲点。三是强化驻村力量派驻。2020年,按照“因人定村、因村派人”为原则,我区持续选派29个驻村工作组共145名驻村干部(含第一书记),落实“一宣六帮”工作职责。
(二)强化问题整改,开展专项行动
为切实彻底扫清全区脱贫攻坚各项短板问题,我区加强脱贫攻坚排查力度,组建专班深入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排查和跟踪整改。一是坚持全面排查。按照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的原则,开展区级脱贫攻坚“走基层 大普查”工作,从全区“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行业部门和9个乡(镇)抽调72名领导干部,组成12个现场检查工作组,分赴9个乡(镇)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截至目前共计开展大普查3次,排查出人居环境差、政策知晓率低、明白卡填写不规范、连心袋资料不齐全等问题。二是坚持彻底整改。围绕全省“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大会要求,结合省级2019年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以“反复改、改反复”为目标,由区扶贫办统筹,坚持每日调度、每日汇总、每日通报,督促部门和乡镇加快问题整改进度,确保整改彻底全面。三是坚持双台账销号。由各行业部门对照省、市反馈问题清单,举一反三开展存在问题排查,会同各乡镇建立问题“双台账”,逐项整个整改销号。截至目前全区共计发现问题11个,其中已完成整改问题9个,正在整改问题2个,问题整改率81%。
(三)强化政策落实,夯实“3+1”保障
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全面补齐脱贫攻坚短板,集中精力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一是饮水安全方面。全区(不含经开区)现建成并投入使用20人以上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78处,覆盖农村人口18.3981万人,其中千人以上农村集中供水工程52处。2020年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挂牌督战问题整改,制定《花溪区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挂牌督战整改方案》,并成立专班加强对该项工作的调度。二是教育保障方面。落实教育资助各项政策,2019年共计资助义务教育阶段8490人次,发放资金431.025万元;高中“二助三免”资助4435人次,发放(免补)资金405.89万元,确保做到“应助尽助,不漏一人”。疫情期间,大力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制定疫情期间专项“控辍保学”方案,组成追辍、劝返工作组,针对疑似辍学学生制定“一生一策”,确保无贫困户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三是医疗保障方面。加强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策落实,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报、慢性病签约等各项政策。截止4月底,共249人次(贫困人口)获得补偿金共计61.78万元(其中医疗救助14.27万元)。四是住房保障方面。开展1063户贫困户住房安全情况全面排查,将疑似问题住房全面纳入整改,目前排查出3户疑似问题户,涉及久安2户、高坡乡1户,目前主体施工已经全部完成。五是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全区共有290户搬迁户1060人,2019年已全部完成搬迁入住;出台《花溪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服务工作方案》,努力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教育方面,做好搬迁户子女义务教育保障,目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有170人就近安置入学;医保方面,搬迁群体实现100%参保。就业方面,加强搬迁户就业培训力度,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认定贵州宏盛祥贸易有限公司为我区易地扶贫安置点就业扶贫车间,累计带动7名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近就业,目前在岗3人,为满足安置点群众就近就业的需求,目前正在建立第二个“扶贫车间”。同时定期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和教育宣传活动,开展技能培训等,确保困难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四)强化持续跟踪,巩固脱贫成果
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出现“先脱贫、后返贫”现象,我区切实加强防贫监测预警,完善后续帮扶机制。一是建立长效机制。制定下发《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建立防贫监测预警机制实施方案》《花溪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行动方案》,围绕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非贫困人口不致贫的目标,对非建档立卡九类重点群体开展重点监测,形成常态化排查、台账式管理,有效防止致贫、返贫情况发生。针对各类确实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农户,纳入预警范围,重点监测,明确专人定期回访,因户施策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加强政策倾斜力度,确保不出现真正返贫。二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持续落实脱贫户的巩固措施,下发《花溪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十项措施》,从高质量实施精准管理、高质量实现稳定增收、高质量提升人居环境等十大类30个方面全面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帮扶干部按照每月一访的要求,对各建档立卡户“回访观效”,针对各类致贫、返贫风险,采取巩固强化措施。
(五)强化产业扶贫,推进产业革命
以省委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为契机,以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建设为重点,用好用活产业扶贫资金,全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一是扶贫项目方面。按照9个贫困村发展实际,结合贫困户发展意愿,制定一村一方案、一户一策,投入各级扶贫资金2291万元,安排项目55个。二是扶贫产业方面。重点围绕“茶、蔬、果、菌、药、花”六大产业开展结构调整,完成香葱、白菜、菠菜等蔬菜播种9.33万亩(次),食用菌774亩;投产茶园面积1.12万亩,产量773.69吨;肉禽出栏12.19万羽,禽蛋产量1271吨。现有红豆杉、太子参、白芨等中药材面积3100亩,果园面积5.9万亩;三是结构调整方面。2020年我区计划低效作物调减0.2553万亩,各乡镇积极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模式,发展蔬菜、精品水果、精品花卉等种植,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四是坝区建设方面。重点打造黔陶乡马场骑龙赵司村坝区、马铃谷中坝区和青岩思潜坝区,目前各坝区正在加快完善机耕道、水渠等基础设施建设,黔陶样板坝区和马铃谷中达标坝区已通过省级验收。
(六)强化对接交流,落实对外帮扶
2016年实施对外帮扶以来,区级投入资金2410万元(含整合社会企业捐赠500万元),持续抓好对口帮扶“一县三镇”(镇宁县、长顺县代化镇、望谟县边饶镇和罗甸县沫阳镇)相关工作,共助力“一县三镇”贫困人口20296人实现脱贫。一是落实市场帮扶。发挥地利农产品物流园、供销马车队等平台优势,在地利物流园设置销售专区,场租费全免,入场费减半,并在19个惠民生鲜超市设置对口帮扶销售专区。二是推动就业帮扶。建立岗位信息共享机制,组织辖区优质企业15家,为“一县三镇”组织网络招聘会一场,提供岗位19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 107人。三是发展产业帮扶。在农产品同质、同价的原则下,将采购渠道优先向“一县三镇”倾斜,并建立长效、稳定的销售机制。投入财政资金385万元,帮助“一县三镇”发展百香果、香蕉、构树等产业。四是实施教育帮扶。明确我区13所学校与镇宁县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组织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到受助县(镇)开展教学培训,共计培训550余人,同时开展送好课、“同课异构”等教学业务交流活动。五是组织医疗帮扶。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分别组织医务人员到受助县(镇)开展两次义诊活动,免费义诊400余人次,发放健康资料2000余份,派驻1名中医生常驻罗甸县沫阳镇开展帮扶工作。六是派驻干部帮扶。选派工作组共12名业务骨干常驻“一县三镇”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不断提高帮扶成效。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区政府将针对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短板补齐。紧盯薄弱环节,聚焦突出问题,常态化开展问题排查和整改,全面补齐“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各项短板,针对饮水安全保障问题,再次开展全区性大排查、大整改,边查边改、彻底整改。同时严格落实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等各类政策要求,提升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水平,确保6月底前,实现全区稳定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
(二)加强产业带动。一是从顶层设计着手。目前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正在做全区农业产业发展调研及规划,将用于指导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力求突破我区多年农业产业发展壁垒,进一步发挥产业带动扶贫的作用。二是从产业类型着手。提高产业选择的精准度,重点实施“短、平、快”的种养殖类项目,缩短规模产业发展周期和贫困户收益等待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用好用活《花溪区2020年新建500亩相对集中连片示范点考核办法》,确保带动所有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发展产业。三是从组织方式着手。开展利益联结机制排查,以带动务工、落实分红、土地流转等形式落实产业扶贫项目对贫困户的带动责任,确保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实现稳定收益。四是从品牌建设着手。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打造提升,重点围绕茶、果、蔬等有基础的产业,集中精力打造黔陶“赵司贡茶”、久安猴头菇、花溪草莓等公共品牌,努力擦亮我区农产品名片;同时积极利用文创区的优势,促进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向旅游产品转化,提升产品附加值。五是从产销对接着手。加强产销对接,解决农产品“怎么卖”的问题,坚持和完善“农校对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产销对接机制,持续推动农产品进学校、进机关、进医院、进企业、进超市、进酒店,切实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三)加强人居环境提升。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农村“三清一改”工程,推进垃圾收集转运、污水收集处理和厕所提升改造,明确责任人加强对贫困户的教育引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确保有效改善和提升村容村貌及农户家庭环境卫生。
(四)加强防贫监测。把防止返贫作为重要任务,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标,强化开展脱贫户和边缘户的动态排查,建立台账,明确专人负责定期回访观效,对应制定帮扶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堵住致贫、返贫风险点,巩固脱贫成果。
(五)加强宣传引导。坚持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采取产业效益激励、“坝坝会”谈心、村民大会等方式,切实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激发群众自力更生的内在动力,消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引导困难群众在思想上愿意脱贫、行动上主动脱贫。
总之,区政府将认真按照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和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意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务实担当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同心协力,真抓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
贵阳市花溪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2020年5月22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