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花溪区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应急预案》解读
一、编制目的
为提高花溪区应对花溪区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水平的和能力,规范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建立和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结合花溪区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实际情况,特制订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贵州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特制定本预案。
三、预案主要内容
《预案》共分为七部分,包括总则、水源地概况及风险识别、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应急响应、后期工作、应急保障和附则。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适用范围及分级
本预案适用于花溪区内因环境污染威胁或造成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及其周边突然发生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水污染事件,严重影响城镇居民饮水安全和对本地区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预警信号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
(二)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花溪区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自动成立,下设应急监测组、应急处置组、后勤保障组、警戒疏散组、医疗救援组、新闻宣传组、事后调查组、专家咨询组、社会稳定组。
(三)信息报告
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报告应采用电话报告和书面报告相结合的方式。
(四)信息发布
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由指挥部统一对外发布,以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和政府应对措施,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五)后期处置
应急响应终止后,及时调查突发污染事件出现的原因与污染扩散的过程,对可能造成的后续环境影响进行评估,采取适当的方法防止二次污染。制定环境修复措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