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清两改两治理】贵阳市花溪区山王庙村:党建引领聚合力 全民参与焕新颜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

【两清两改两治理】贵阳市花溪区山王庙村:党建引领聚合力 全民参与焕新颜

发布时间:2025-05-11 09:55:55 打印 关闭 【字体: 视力保护色:

贵阳市花溪区山王庙村位于青岩镇的东面属于少数民族村寨,苗族占47%,布依族51%,汉族占2%,距镇中心3.5公里国土面积2.8平方公里,东临黔陶乡、西抵歪脚村、北抵摆早村、南邻摆托村,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寨,五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97户907人(少数民族占95%,以苗族、布依族为主)。先后获得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市级“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称号、市区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全国第三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一、党建引领,凝聚治理合力

该村构建“镇党委统筹+村支部牵头+党员群众参与”的联动机制,由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抓,村两委分片区包保,党员带头签订“门前三包”承诺书,形成“干部领着干、党员示范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

二、分类施策,破解治理难题

(一)“两清”变废为宝。清残垣断壁:采取“拆除一批、修缮一批、改造一批”策略,对于严重破损、存在安全隐患且无修复价值的残垣断壁,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拆除,拆除11处。清乱堆乱放:组织村民对乱堆乱放的杂物进行清理,清理乱堆乱放10余处、清理垃圾50余处,将可回收利用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如废旧金属、塑料瓶等统一收集后出售,实现资源再利用。

(二)“两改”提升品质。改厕:全村现有户厕共计197户,卫生公厕2座,2022年改厕任务69户,卫生厕所普及率100%。采用“联户大三格+人工湿地”“单户小三格+第四格”的治理模式,因户制宜,改厕改水同步。改圈:完成农村圈舍改造11个,完成率100%。采用“粪尿分离,分类发酵”模式进行改造2个,改造类型均为牛圈改造,修建过程中乡镇、畜牧部门参与指导实施;对无养殖意愿的农户采取就地对闲置圈舍改造,实现功能性调整改为茶室9个,与周边的山庄、农家乐融为一体,助推乡村旅游和旅居产业的发展。

(三)“两治理”优化生态。治水:2022年完成新接入供水市政管网11240米(三组新老水管共用),已全部通水,供水率100%。已建成单户式人工湿地19处、集中式人工湿地3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2处,覆盖村民组4个249户,污水治理率实现83%以上。治垃圾:建成其他垃圾收集点11处,沤肥池和煤灰池4处,设置建筑垃圾堆放点1处,建成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暂存点2处,绿色超市1处,并制定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制度。

三、长效管护,巩固整治成效

(一)“户村联管”护设施。采用农户自主管护+村集体服务相结合的管护模式,建设厕所管护站1个,制定人员管理制度、明确清掏指南及管护标准,提供社会化有偿服务,对监测户、脱贫户等特殊群体实时公益性服务。

(二)“专业队伍”保常态。探索“农村物管”模式,建立以“村集体+公司+匠人”等组成的农村物业管理委员会,承担起基层治理、基础设施维护、公共绿化管理等具体管护职责,探索农村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市场化服务模式,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

来源:花溪区农业农村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