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善解” 基层“善治”——贵阳市花溪区一线见闻
农村的矛盾如何化解,村庄规划如何为村民做好服务?普法时如何让村民愿意听、听得进?如何进一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近日,记者行走在贵阳市花溪区,记录了3个村庄各具特色的基层善治的故事。
早上7点多,在花溪区青岩镇山王庙村,村民王文敬就挥舞着扫帚开始清扫村道,旁边停放着一辆电动三轮保洁车。
“每天我会先把负责的路段整体清扫一遍,然后回家吃个早饭,10点后再回到路段进行巡查。”王文敬边说边手脚麻利地将清扫的垃圾装进三轮车。
虽然是在本村做保洁,但王文敬的“东家”并不是村委会,而是村里成立的农村物业管理委员会。
“车是公司配的,扫帚也是!”他笑着向记者展示手里的扫帚。
2023年初,青岩镇开始探索乡土味“农村物管”模式,建立起以“村集体、公司、匠人”等组成的农村物业管理委员会,承担起基层治理、基础设施维护、公共绿化管理等具体管护职责,探索农村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市场化服务模式,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
“现在村里的垃圾都是日产日清,环境不比城里差!”山王庙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田高兴地说。行走在山王庙村中,目之所及的道路、河岸、农家院落都给人清爽舒适感。
“以前环境卫生有啥事都是找村委,村委再上报解决,比较麻烦。现在有事就找农村物管,一个电话就能搞定。”村民杨永学说。
“我们的优势在于,有一支熟悉村里大事小情的队伍,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能人巧匠,能为全村提供人性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服务。”王文敬说。
从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青岩古镇出发,驱车1.5公里,便来到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龙井村。
走进这个荣誉满满的魅力小村,村委会主任龙德国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龙井村的辉煌成就。龙井村先后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多项荣誉。2023年,龙井村接待游客20余万人,旅游综合收入15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15万元。
在龙井村,法治元素随处可见,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墙等深受群众喜爱。龙井村将“法治”与“自治”相结合,充分发挥村民、商户等群体的自治作用。从健全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组建业主委员会、健全网格化联动治理体系着手,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方法,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龙井村、有村规、家家户户都来遵……”这是龙井村村规民约的开篇语。
针对农村红白事旧习,龙井村成立红白理事会。“现在比以前办得简单了很多,时间也少,很省心。”这是村民韦应秧的内心感受,也是真心话。2024年9月1日,韦应秧儿子结婚,仅用1天时间,男女双方共请30桌客人,与以往相比减少了一半。
龙井村还健全网格化联动治理体系。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成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和人民调解委员会,健全“党支部 网格 调解委员会 共建单位”的责任体系,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居”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新格局。
近3年来,龙井村共受理各类纠纷52件,办结49件,正在调处3件,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95%。目前,龙井村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体系基本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效能逐年提升。
2024年10月,花溪区黔陶乡关口村百无一用书店·乡村书屋开业。
百无一用书店·乡村书屋是一家公益性书屋,位于花溪区黔陶乡关口村翁丫1号,免费对村民开放。
在百无一用书店·乡村书屋总策划胡丽亚的眼里,一座书屋,可以温暖一个村庄。
这个松林中的乡村书屋,也延续了百无一用书店的人文艺术气质。500余本课外书在书架上摆放整齐,书籍种类丰富,书桌洁净如新,鲜花和小玩具点缀其间。书屋还设置了儿童沙发座椅区,方便小朋友阅读。
簇新的木头屋顶,透过宽大的落地窗能看到风起松林,树叶翻飞。
“日后我们将通过开展各项有趣的阅读活动,逐渐引导孩子们建立长期阅读习惯,让乡村的孩子能在课余时间更多地打开视野,提高求知欲,体验对未知事物探索的乐趣,增强文化自信。”百无一用·乡村书屋负责人胡丽亚告诉记者,希望书屋能更多地帮助村民了解本土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花溪区黔陶乡党委书记刘友谊介绍,黔陶将在全乡各村开办类似乡村书屋,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