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农房变身记——黔陶盘活乡村闲置农房发展旅居产业观察
打扫卫生、配置房间、联系食材……7月23日,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马场村“百庄黔陶花田千宿”8号院的老板陈正伟忙个不停。

“再过几天武汉的游客就要到了,他们要在这里住一个月,我得提前做好准备。”陈正伟的小院共6个房间两种房型,整个8月房间都被游客预订一空。

回乡前,陈正伟一直在贵州各地做旅游司导,带领高端旅行团游遍贵州。去年7月,黔陶乡号召村民将闲置农房盘活,用于避暑旅居经营,听到消息的陈正伟十分心动。
仔细盘算——家里的农房一直闲置着,拥有丰富旅游从业经验的陈正伟,深知贵阳避暑旅游市场广阔,加上有政府支持、有专业公司引流,避暑旅居是条好路子。

信心十足的陈正伟回到家乡,投资70余万打造旅居客房,腾出空间配套餐饮,休憩小院布置休闲咖啡吧,一栋闲置农房,迅速变身为充满时尚风情的乡村旅居“小别墅”。今年5月底开门营业以来,凭借黔陶乡优美的风景和多年近郊游游客基础,生意十分火爆。

“我现在根本不敢多发广告,也不敢大范围做推广,房间太少了供不应求。”陈正伟笑着打趣说,这是目前面临的“新烦恼”。
顺着陈正伟的院子往前走,不远处矗立在稻田边的花田千宿1号院同样火热。

与陈正伟自己做老板不同,花田千宿1号院的房主陈明全是这栋旅居小院的“工具人”。
“装饰露台、排通水渠、整理院坝,我随叫随到。”陈明全说,去年7月他将两层农房入股到贵州百庄黔陶乡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由公司负责统一装修、统一经营,自己只用负责房子维修维护的杂事。

闲置农房得到利用,有入股分红和工资双份收入,陈明全对现状十分满意。“我们一家四口住在一楼左侧,右侧的房间用作前台和厨房,二楼的房间全部改造成为了客房。”陈明全说,妻子在附近农庄打工,大女儿回家也在小院打起了暑假工,小儿子和客人们的孩子玩在一起,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充实。

凉风习习、稻香阵阵,来自天津、江西、武汉、长沙、成都、深圳、上海等地的93名游客入驻花田千宿1号院到8号院,共同享受避暑之旅。

“在网上看到房子的信息很心动,详细了解后我们决定在这里住1个月。”从成都自驾过来的易先生和曾女士已是第3次到贵阳避暑,黔陶乡迤逦的风景和便捷的交通让他们十分满意。

“马场村充分利用庄、田、河、村等资源,以庄、宿、农场等为载体,融入打卡、餐饮、工坊、咖啡、乐园、萌宠、陶文化体验、夜游等多场景业态,把核心区打造成旅居带品牌、品牌带产品、产品带产业的三产融合示范区。”马场村党支部书记杨忠荣介绍道。

近一年来,黔陶乡通过自建自营、委托公司经营、农房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盘活闲置农房资源,实施“百庄黔陶”项目,打造“百庄黔陶花田千宿”,目前已初具规模。“我们制定了田园旅居产业统一标准,做到‘规划、标准、品牌、平台、营销’五个统一,致力于让旅居产业发展基础更扎实、前景更广阔。”黔陶乡组织委员白明波介绍,目前,全乡新增近百间旅居房间、新增床位350多个,“自然生长”的传统村落,正迅速“迭代进化”为时尚旅居之地。(来源:天眼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