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日报 | 激活集体经济“强引擎”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花溪区黔陶乡聚焦“1234”工作法破解村集体经济“增收密码”
百庄黔陶项目风生水起,旅居定房热线响个不停,产业项目相继签约落地……今年以来,花溪区黔陶乡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以市级旅居示范项目落地为契机,通过“1234”工作法,破解村集体经济“增收密码”,力争集体经济有出路、产业发展有效益。
“黔陶乡作为传统农业乡,过去的产业主要以香葱、生姜、水稻等为主,村集体经济发展形式单一,发展后劲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黔陶乡通过座谈、调研等方式,提出‘1234’工作法,全力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引擎。”花溪区黔陶乡党委组织委员白明波说,“1234”工作法即坚持一个目标、突出两个引领、建强三支队伍、健全四项机制,推动实现企业盈利、集体壮大、群众增收。
坚持“一个目标”明方向。“爽爽贵阳·旅居生活”工作启动以来,黔陶乡以“爽爽贵阳·秀美花溪——山地田园旅居第一乡”为目标,结合青岩、黔陶、高坡三个乡镇山地草原、自然风光、田园河流等自然优势,依托黔陶辖区现有民宿、山庄等基础旅游设施,认真分析客源、资源及服务要素,规划百庄黔陶乡村振兴产业体系,涉及近期、中期、远期共31个项目,由乡党委统筹,村集体、百庄协会、百庄公司等多个主体分工合作,围绕“百庄千宿”,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整乡推进。通过“五项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服务、统一平台,分老榜河、集镇、马场等多个组团开展“百庄黔陶”产业发展攻坚行动。
截至目前,“百庄黔陶”一号庄、一号院等12栋院子已达到入住标准且已被外省游客全部预定。2个新建停车场、小马花田、萌宠乐园等区域已正式投入运营,到2024年底预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
突出“两个引领”定航向。黔陶乡一方面突出政治引领,把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列为党支部书记的“发展首责”和必答题,压实其责任,帮助解决发展难题;另一方面突出组织引领,明确包保领导、包保干部、村集体经济责任人三级责任体系,强化集体经济发展指导,通过“红黄绿”三色亮牌督促,以项目推动为着力点,推进村集体经济有序发展。
建强“三支队伍”蓄动能。注重选好“带头人”、引进“合伙人”、用好“自家人”,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专业运营团队、高校人才、外出返乡人员等各类人才的示范作用,建设“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队伍。
健全“四项机制”强保障。通过定期调度机制、资金监管机制、共享帮扶机制、奖惩激励机制,全方位为村集体经济保驾护航。
特别是在共享帮扶机制中,该乡通过党委统筹,推行“强村带弱村”“先进带后进”的联建带动发展模式,采取“思路共享、技术共享、信息共享”措施,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同时,通过以强带弱、以富带穷、抱团发展,着力破解“弱村”基础条件差、发展思路少、产业实施难等问题,改变以往以村为单位单打独斗的局面,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以马场村为例,随着村集体经济“1+1”发展方式的扩面推广,作为区级“1+1”试点村,马场村积极注册“1+1”混合所有制公司,实施“三资”清理,盘活闲置茶山,引进三分地集团落地茶山野奢酒店项目及网红养鸡场项目,通过“土地租金+利益分红”的模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在马场村的示范带动下,黔陶乡其余6个村同步开展成立“1+1”混合所有制公司,目前7个混合所有制公司注册资本总额为88.6万元,村集体均占股51%以上,最高占比77%。同时,为推动整乡经济抱团发展,7村混合所有制公司联合成立联村公司,整合资源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资本,成立以“联村公司+社会资本”的贵州百庄黔陶乡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各村搭建起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要素互通的产业共创平台。
下一步,黔陶乡将坚持把“1+1”方式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围绕“试点带动、整乡推进、抱团发展、联合创收”的发展思路,厘清发展方向,培养创新人才,大力发展“百庄”“千宿”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来源:贵阳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