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值超千万,带动两万余人次就业!贵阳花溪区马铃乡小番茄成乡村振兴“黄金产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乡镇动态

产值超千万,带动两万余人次就业!贵阳花溪区马铃乡小番茄成乡村振兴“黄金产业”

发布时间:2025-10-16 01:27:17 打印 关闭 【字体: 视力保护色:

秋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贵阳市花溪区马铃乡谷中村新寨坝区的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眼下,正值串收“樱桃小番茄”的采摘销售旺季,连绵的大棚里,一串串如红宝石般鲜亮饱满的番茄压弯枝头,果香四溢,迎来了今秋最甜美的收获。

这片火热的土地,不仅孕育着丰硕的果实,更点燃了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热情与希望。采摘、分拣、包装、运输……繁忙的产业链条吸纳了大量周边村民,让他们在获得稳定收入的同时,更有人从中学到技术、大胆承包,走上了自主经营的“新农人”之路。一颗颗小番茄,正串起金秋的丰收喜悦,也串起了百姓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增收顾家两不误 家门口的“幸福大棚”

大棚里,比人还高的种植架整齐排列,串串鲜红透亮的小番茄挂满枝头,皮薄水足、清新爽口,空气中弥漫着酸酸甜甜的香气。

女工杨大姐正操着剪刀麻利地采摘,面前的篮子不一会儿就装得满满当当。因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她过去一直在家务农。去年听说基地招工,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了,甚至还为此学会了骑电瓶车。“这采摘是个手上活路,好干不累人,离家又近,干起活来很舒心!”她笑着说。

不远处的仓库里,七点刚过就已坐满了分拣工人。三轮车在基地大棚间来回穿梭,将刚采摘的番茄源源不断地运进来。工人们手脚不停,将颜色红润透亮的番茄分拣出来,小心翼翼地装进包装箱,再整齐码放,等待装车发往各地市场。

家住附近的曹伍英也是其中一员。她早早起床为两个孙子做好早餐,就骑着电动车迎着晨风赶到基地。“大颗跟小颗的要分开,”她一边落座工位,一边熟练地将圆润饱满的番茄轻轻放入包装箱,“这种小番茄皮薄水足、清新爽口,一串连着一串,听说年轻人特别喜欢!”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小番茄从种植到采收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为周边村民打开了就业的新天地,不少人正是冲着这份“家门口”的便利前来应聘。

“我们这个年纪出去也找不到工作,在基地工作样样都好,”曹伍英手上的动作一刻不停,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家到基地就两三分钟车程,我和老伴每月能挣六七千元,不耽误接孙孙,还能打理自家菜园。”

说着,她又低头忙碌起来,身旁包装好的番茄箱越堆越高,等待着被送往千家万户的餐桌。

技术赋能领头雁 从“打工人”到“新农人”

除了有效带动就业,基地的示范效应也悄然点燃了更多人的创业梦想。不远处,62岁的张秀成正在自家承包的大棚里忙碌着。

大棚内满目翠绿,一串串小番茄鲜红透亮、圆润如珠,像小小的灯笼挂满枝蔓。张秀成戴好手套,穿上罩衣,一边利落地剪下果串,一边将熟度刚好的番茄熟练地拣选出来,轻轻放入桶中。

作为2019年就在基地工作的老员工,张秀成对每个种植环节都再熟悉不过。

去年,基地开始尝试把大棚承包给村民经营。得知这个消息,张秀成动了心。和家人一合计,她果断承包了四亩多大棚,成为基地工人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尝试自主经营大棚种植小番茄。

“给自己当老板,感觉到底不一样。”说这话时,张秀成脸上带笑。她本就是敢想敢干的性子,在基地做采摘、分拣时就没停下学习,经常向技术员请教,一步步摸清了从种植到采收的全套门道。

一季辛苦,换来满棚丰收。如今,她家大棚里的种植架比人还高,番茄串如红宝石项链层层垂落,空气里漾开酸甜的香气。凭借从公司学来的技术和科学种植模式,张秀成的番茄长势很好,眼下采收已近尾声。

“每亩能收近三千公斤,差不多都卖完了。”她笑着说。首战告捷,让她信心更足。番茄收完后,她打算再接再厉,抢种一季莴笋,让这片寄托着希望的土地,继续产出效益。

旺盛的生产需求带动了当地就业。基地除170名固定工人外,在种植和采收高峰期还需要大量临时工,全年可带动2.6万人次就业,发放劳务费用200多万元。这不仅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更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的工作机会,实现了增收顾家两不误。

科技赋能“红火”产业 小番茄“勇闯”大市场

占地1000亩的蔬菜基地,是马铃乡重点推进的种植项目。2023年,乡里引进贵州科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科学化、规模化种植番茄。今年来,基地将大棚面积从去年的120亩扩展到今年的375亩,共建有75个大棚。

“串收小番茄生长期需要20-30摄氏度的温度,果色转红需要昼夜温差超过10摄氏度,马铃乡的气候条件非常合适。”基地负责人郭华健介绍,公司采用"生物+物理"防控技术,利用个头大、抗病性好的熊蜂授粉提高坐果率,配合高标准喷淋排水系统,种出的番茄色泽鲜艳、酸甜可口。

得益于科学化的种植,基地串收小番茄亩产达6000斤,总产量超200万斤,产值约1700万元。“市场订单供不应求,我们基地日均发货量达7吨,主要销往郑州、香港、上海等地。”郭华健说,这一季小番茄分三批苗种植,最晚的一批预计要到10月底才能结束采摘。

走在基地里,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工人们中有像曹伍英这样在家门口就业的农村妇女,也有像张秀成这样从工人成长为承包户的“新农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空气中飘散着番茄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

夕阳西下,基地依然一片繁忙。工人们将最后一筐番茄搬上运输车,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这些天来,基地里每个人都在为丰收而忙碌,但忙碌中透着满满的幸福感。 (来源:天眼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