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山海》花溪辣椒|燕楼鸡哈豆腐:独特的花溪美食记忆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花溪新闻

《寻味山海》花溪辣椒|燕楼鸡哈豆腐:独特的花溪美食记忆

发布时间:2025-10-23 01:04:19 打印 关闭 【字体: 视力保护色:

燕楼鸡哈豆腐近年来声名渐隆,以软糯的鸡肉、豆香十足的本地酸汤豆腐、红亮的辣椒以及独特的风格引来诸多食客追捧。中国有三大辣子鸡流派——山东枣庄辣子鸡、重庆歌乐山辣子鸡和贵州辣子鸡,各有不同的做法和味道。而花溪燕楼辣子鸡,则是贵州辣子鸡中风格最为与众不同的。

这个看似朴素的地方名吃,实则蕴含着花溪人丰富的饮食智慧与乡土情韵。

源起燕楼:一道农家菜的逆袭

鸡哈豆腐的起源可追溯至花溪区燕楼镇。20世纪七80年代,当地农家为节省食材和燃料,将豆腐碾碎如“鸡哈”(当地方言,意为鸡刨)状和辣子鸡一起煮制,意外发现碎豆腐更易吸收调味,口感别具一格。后来,人们在辣椒、豆腐和鸡肉炒制上多加研究,在众多食客的共同参与下,美食逐渐得以成形并推广开去。

鸡哈豆腐制作精选燕楼镇附近生产的本地辣椒,辣椒要求红亮、油润、香味复合而不燥辣,达不到此要求则无法达到鸡哈豆腐的神韵。鸡则优选饲养一年以上、饲喂粮食的公鸡,才能保证肉质紧实、有弹性。辣椒经过仔细挑选,修剪掉辣椒蒂,再经泡水、舂捣后在热油中高温炒制,瞬间将香味激起,与紧实的鸡肉相得益彰,相互成全。从农家餐桌到街头便饭,再到如今花溪的美食名片,鸡哈豆腐凭借独特的味道和制作工艺完成了一场美味的逆袭。

匠心制作:豆香与辣子鸡的完美融合

制作地道的鸡哈豆腐,看似极为寻常,但制作的重要性则在炒鸡之上。制作豆腐的黄豆必须颗粒饱满、蛋白质含量高于同等标准,才能在锅中激发出豆香,与辣子鸡融为一体。

花溪本地产的黄豆看起来并不起眼,但豆香十足,是制作优质豆腐的基础。将黄豆浸泡、磨浆、点以酸汤再压制成型,每一步都考验着制作者的耐心与经验。

对食客而言,真正的精髓在于“哈”豆腐的过程——将新鲜豆腐捣成不规则碎块再加到做好的辣子鸡中一同煨至入味。在此过程中,先吃鸡、后吃豆腐,在热气的蒸腾中豆腐逐渐入味,食客本身也参与到了烹饪过程中,参与感十足。对外乡人而言,“鸡哈豆腐”独特的名字带来了不同寻常的风格。燕楼镇马家和鸡哈豆腐的传承人小马厨师告诉我们,制作的火候要把握精准,味道要拿捏到位,但是调味要尽可能简单,仅有生姜、蒜粒、酱油、精盐四种,这样才能保持公鸡本身的鲜香,吃出地道的农家味。

味道密码:麻辣鲜香中的平衡艺术

燕楼鸡哈豆腐追求的是麻、辣、鲜、香的完美平衡。入口先是糍粑辣椒的香辣和鸡肉的鲜香,辣椒辣而不燥,随后是豆腐本身的豆香和鲜甜,最后是青蒜的清香回味。与其他辣味菜肴不同,鸡哈豆腐的辣是温和的、有层次的,并不掩盖豆腐的本味。碎豆腐创造了更大的表面积,在铁锅中煨煮的时候在毛细作用下使味道渗透其中,每一口都滋味十足。

“燕楼马家和鸡哈豆腐”的厨师小马说:“很多外地人怕辣,但尝过我们的鸡哈豆腐后一般都能接受,因为它不是单纯的辣,而是多种味道的融合,是能品出层次感的辣。”鸡哈豆腐成名多年,在花溪之外却不多见,正是花溪的独特物产造就了这道地方经典美食。对美食而言,经典是地理环境和人共同成就的,缺一不可。(融媒记者:郑强 孙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