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聚溪 | 罗仲雄:芦笙传薪火 匠心谱新章
罗仲雄:芦笙传薪火 匠心谱新章
在贵州高原的青山绿水间,一曲曲悠扬的芦笙乐穿透时光,将千年民族文化娓娓道来。贵阳市民族中学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位手持芦笙、目光坚定的教育工作者——罗仲雄。这位将青春都奉献给芦笙文化传承的音乐教师,正以独特的教学方式为古老艺术注入新生机。

文化根脉的当代延续
“火塘边的芦笙曲调,是我最初的文化启蒙。”回忆起童年记忆,罗仲雄眼中仍闪烁光芒。这份植根乡土的感动,最终指引他走上音乐专业道路,并将研究方向锁定在芦笙文化这一冷门领域。2018年,结束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的罗仲雄选择在贵阳市民族中学搭建传承平台,将芦笙纳入校本课程体系。
每周的《芦笙文化艺术》课上,多媒体技术重现苗族婚礼、祭祀场景,非遗传承人现场讲述文化密码。罗仲雄创新提出“技法训练+文化解读+情感共鸣”三维教学法,累计培养出几百名掌握芦笙技艺的学生,其中多人考入专业艺术院校,形成独特的“芦笙人才梯队”。
传统乐音的现代转译
在民艺楼排练厅,60人编制的芦笙乐团正进行声部排练。这支屡获殊荣的团队,既保留传统改良芦笙编制,又创造性加入现代倍低音芦笙。“第五小节转调要像溪流转弯般自然”“低音声部是大地的心跳”……排练时的罗仲雄既是指挥家又是文化解读者。活灵活现的教学方式,让抽象乐理变得生动可感。
为抢救濒危古调,他带领学生深入黔南、黔东南、花溪高坡等村寨采风。乐团作品《丰收的喜悦》斩获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双料大奖,更通过贵阳路边音乐会等平台,让古老乐音焕发时尚魅力。最让罗仲雄欣慰的是,自己所带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回乡创办芦笙文化传习所,形成文化传承的星火接力。
走向世界的教育坚守
“教育是最好的传承。”作为花溪区区管特聘专家,罗仲雄带领乐团多次参加各级各类展演比赛与文化交流活动。在第六届全国艺术展演现场,改良芦笙与现代乐器的跨界演绎,让观众感受到民族文化跨越时空的感染力。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纷纷上前与他们交流,对芦笙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那一刻,罗仲雄深刻地感受到芦笙文化有着跨越地域、跨越文化的魅力。
如今,罗仲雄正推进“芦笙文化传承人培养计划”,联合高校建立产学研平台,系统整理高坡乡传统祭祀乐谱。夕阳下的校园里,罗仲雄调试着新制的三十四管改良芦笙。在他身后,又一批年轻学子正吹响文化传承的青春乐章,千年民族之音正谱写出守正创新的时代乐章。(来源:花溪融媒综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