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花溪 | 谭佛佑:“加油”人物姚华为何被称为一代通才(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花溪新闻

晨读花溪 | 谭佛佑:“加油”人物姚华为何被称为一代通才(五)

发布时间:2025-05-19 09:22:14 打印 关闭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加油”人物姚华

为何被称为一代通才(五)

文/谭佛佑

1952年,京华美专由姚华的学生高希舜主校,并入了国家公办的中央美术学院。姚华等先生创办的京华美专,从此在北京的图舆上消失了,至今在一些历史文献中仍能找到一些记忆。

民国十五年(1926年)5月17日,姚华突发脑溢血,经京中德国医院抢救,虽免一死,然已半身不遂。后坚持锻炼,仍坚持创作,坚持教学,直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5月8日西归道山,与世长辞。

综观姚华先生的一生,起自“荒服”,工诗文,通词曲,善书画,喜碑刻,创颖拓,在文学、文字学、教育、翻译领域皆有创获,被誉为“旧京都的一代通才”。成名京师,誉满华夏,名扬海外,著作等身,桃李遍布天下。

早在兴义“朝夕请业”的弟子王伯群,当年以交通部部长的身份,不仅亲到莲花寺拜望先生,并将姚华一生的诗、词、曲、赋、文等,组织编辑,共31卷,并亲作序,出资由中华书局刊行,名之曰《弗堂类稿》。后,弟子郑天挺教授刊行《莲华庵诗画集第一册》并作序。贵州《黔南丛书》辑其《庚午春词》和“散曲”合编印行。在20世纪50年代,陈叔通还编有《贵阳姚茫父颖拓》一书,名家题跋甚伙。后陈将其赠送贵州博物馆珍藏。

鲁迅评道:北京书画笺“大盛则在民国四五年后之师曾,茫父……时代”。(《鲁迅书信·1933年10月2日致西谛》)

郭沫若题词评道:“规摹草木虫鱼者,人谓之画,规摹金石刻画者,能不谓之画乎?茫父颖拓实古今来别开生面之奇画也。传拓本之神,写拓本之照,有如水中皓月,镜底名花,玄妙空灵,令人油然而生清新之感!叔老(陈叔通)特加珍护,匪唯念旧,别具慧眼,知音难得,呜呼,茫父不朽矣!一九五七年元月。”(《贵阳姚茫父颖拓》)

郑振铎评道:“在民国初期的画坛上,北京的陈衡恪、肖愻、姚华等重要的画家们,都有大胆的、创造性的艺术劳动成果。”(《近百年中国绘画的发展》)

——本文刊于《文史天地》2025年第5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