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花溪 | 谭佛佑:“加油”人物姚华为何被称为一代通才(四)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花溪新闻

晨读花溪 | 谭佛佑:“加油”人物姚华为何被称为一代通才(四)

发布时间:2025-05-17 10:35:36 打印 关闭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加油”人物姚华

为何被称为一代通才(四)

文/谭佛佑

民国七年(1918年),在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等名流大力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影响下,教育部决定在京创办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次年,学校建成,姚华辞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教授之职,与当时全国著名的大师级艺术家陈师曾、王梦白、陈半丁等,被聘为该校教授,专门从事美术教学。姚华、陈师曾两位大师,在校坚持中国文人画的优秀传统,强调“功夫在画外”的主张,以此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美学艺术修养,且不断提高书画艺术技巧。两大师又联络来华访学日本东京美术学校的大村西崖教授,三人意气相投,言必契合,对艺术的见解更为默契,竟合作《中国文人画研究》一书,由中华书局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出版发行,是为中国绘画理论的重要文献。是时,北京画家组织有中国画学研究会,姚华、陈师曾皆为该会骨干。该会又被认为是“绘画教育单位”。现代著名书法家、北京师范大学已故教授启功先生,就曾为姚华题诗,其首句为“记得髫年拜弗堂”,说明启功先生早年曾在此拜姚华为师,向姚华学习书法。

民国十三年(1924年)4月,在陈师曾谢世后仅8个月,姚华发起,约集在京的著名画家齐白石、陈半丁、王梦白、凌直支等以及画界同仁数百人,汇集作品千余件,在北京樱桃斜街老贵州会馆开画展大会。日本画家小石翠云等也到会交流。时值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来华到会参观,并发表了演说。后泰戈尔又专程到莲花寺访问姚华,作了真诚的交流。徐志摩记录了当时的情景:“这两位诗人,相视而笑,把彼此的忻慕,都放在心里。”泰戈尔曾问梅兰芳“对绘画曾下过功夫?”梅告之:“那天出席的画家如齐白石、陈半丁、姚茫父……都是我的老师。”泰戈尔把姚华的画带回印度,陈列在他们美术馆。后来姚华也将泰戈尔散文诗名著《飞鸟集》,用五言古体改写成《五言飞鸟集》,堪为中国诗歌翻译之创举。《五言飞鸟集》后得出版,封面竟刊出“姚华演绎”。

正值这一年,北京国立美专的第一期学生毕业,该期毕业生是为美术师范专业。当时国内美术专门学校甚少,学生谋职相当困难。身为美专教授的姚华,为了安置这批得意门生,解决其“饭碗”问题,决定自立,另外创办一所美术专门学校。于是又约集美术界的众多名流,多方筹措资金,其子姚鋆从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也积极参与学校的创办工作。学校旋即建成,取名“北京京华美术专科学校”,时人以“京华美专”简称,公举姚华任校长。教务由原国立美专的毕业生邱石冥担任。姚华多年来结交的美术界许多名流,也多在京华美专任教。

姚华还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绘画艺术、词曲创作的理论技法如“颖拓”“别子为祖”等等,认真传授给学生。学校的教学质量之高,可见一斑,培养美术人才等成就,更是誉满京都,国人有口皆碑。原国立美专姚华的学生方伯务,毕业后,在京华美专任教,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于1927年,与李大钊一起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成为革命烈士。姚华曾作诗,以示沉痛悼念。及后的20多年,学校一直办得红红火火,即使在校长姚华仙逝后,京华美专亦后继不乏,可谓人才辈出。

姚华书画铜盒拓本

——本文刊于《文史天地》2025年第5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