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花溪 | 喻子涵:红岩大坡
红岩大坡
文/喻子涵

图/刘红,选自《花溪艺苑》杂志2022年春夏卷
从戈寨上红岩大坡,没想到这是第二次。
当然绝不会是同一个红岩大坡。
草更茂,林更深,鸟更欢,风旋雾绕,人如半仙。
前次阴雨瞬间变晴,这次晴空瞬间转阴。
上半山与下半山不同天空,上半日与下半日不同季节。
总有一种神秘感,似乎谁在操纵风雾与天光。
传说很久以前,一老翁行游到此,把这山叫着红岩大坡。
至今没有人找到这块掩没深山的红岩。
山是大了一点,高了一点,长得峭了一点。
听说还有一张神秘的藏宝图,也与红岩有关。
那个巡山的命名人呢?
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或许就在他的手上。
或许钥匙就放在某个叉路口,但我们一直行走在误区。
因此没有看见丛林中的人参、虫草、香菌、山笋、古茶、野果;
也没有看见山鸡、岩羊、野兔、野猪。
飞的,走的,地下生的,树上长的,自身已很富足,无须借用词语。
曾经救过一户一村,如今一镇人也能养下。
可养穷人,可养富人;可以养官,也可养民。
于是我想,红岩掩藏在哪里已不重要。
让它在永久的想象和活力中,成为一个美妙传说和象征。
藏宝图还需要找吗?你用心找它,它就铺在你的眼前。
如你不在乎,它就深藏红岩的背后,沉睡百年千年。
有一个年轻的守山人,誓把一生押给红岩大坡。
我发觉他已经识破这张图,别人却不知道。
——本作品选自诗集《苍茫的回声》
九州出版社2024年版
征稿启事
《晨读花溪》栏目自去年6月中旬开始,在花溪官方媒体平台(“爽爽贵阳 秀美花溪”微信公众号、APP,花溪区政府门户网站)上线以来,每个清晨将书写花溪的美文、美图、美声作品推送给大家,受到社会好评,更得到了一大批深爱花溪的作家、诗人、摄影家、画家和区内干部职工等各界人士的投稿支持。
为进一步提升《晨读花溪》的知名度和她带给我们精神世界的“治愈力”,栏目组计划将推出更多的“文艺跨界”(摄影+美文,诗歌+绘画+朗诵……)融合作品,特向广大网友征稿,不论是文学、摄影还是绘画、音乐作品,无论是发表过的还是未面世的,只要是能触达心灵、展示文化、顺应时节、关注热点的,只要您觉得作品能体现花溪的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等元素的,都可以投给我们。
愿更多的人透过《晨读花溪》这扇窗相遇花溪、相知花溪、相惜花溪、相爱花溪!
联系电话:花儿18185025119(同步可搜索添加微信),谢谢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