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区:以人为本加快发展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品尝完地道的花溪牛肉粉,到特色书店合个影;逛完充满年代感的小巷,走进潮流酒吧来一杯鸡尾酒……走在改造后的花溪十字街,无人不感叹老街“新景”的美丽。今年国庆,这条兼具怀旧气息与潮流特色的老街人气居高不下。
从老旧的十字街“蝶变”升级为充满情怀的文艺街区,在花溪土生土长的王伟权感受很深刻:“如今买菜购物就医出门不超过15分钟就能解决,改变的不只是环境,更是我们群众的心境,这样的幸福感很实在。”
一座城市的宜居宜业度,体现在生产生活的细节上。看中改造后十字街的发展潜力,年轻老板徐远峰在这里开设了一家500多平方米的露营酒吧,开业以来客流量保持得不错,其中年轻客人占比超60%。
徐远峰说,十字街独有的烟火气和潮流感,加之完善的商业及服务配套,使其在年轻人中拥有超高人气,这让他对店铺的发展很有信心,目前又在积极筹备新店铺的开设,希望能在花溪打出自己的特色。
过去,十字街曾因年久失修、业态更新不及时、配套设施缺乏等原因备受诟病。2022年4月,经过改造升级后的十字街面貌焕然一新,迅速成为花溪区乃至贵阳市城景共生的会客窗口、主客共享的生活空间、激情澎湃的潮玩部落、活色生香的美食集会。
漫步这条有着40多年历史的文化老街区,映入眼帘的是焕然一新、欣欣向荣的全新街区,各类门店应有尽有,市民游客摩肩接踵,浓浓的市井烟火气扑面而来。“现在的十字街真是大变样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极大提升。每天走在这样的街道上散步,心情都格外舒畅。”居民张新说。
十字街的改造只是花溪区城市更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花溪区全力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随着一件件实事和一个个项目落实、落地、完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
硬件有提升,软件更优化。花溪区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机制办好民生实事。
实践中,花溪区聚焦“一老一小”,以改革增动力,创新构建“15分钟生活圈”普惠式养老、托育服务保障体系改革试点,围绕“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积极探索养老、托育服务保障机制,扩大“一老一小”服务供给,为群众提供普惠式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满足群众养老、托育需求。
“没想到在养老院住了两个月,还把腿病治好了,家里人再也不用为全天陪护发愁了。”住在清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85岁老人罗良奇对养老院的生活很满意。
另一边,数十名孩子在东方爱婴早教托育中心快乐玩耍。花溪区东方爱婴早教托育中心负责人滕坤介绍,托育,顾名思义就是帮助家长看护、养育3岁以下的婴幼儿。
据初步统计,花溪区现有60岁以上老人10.4万人,3岁以下婴幼儿3.02万人,“一老一小”群体多、涉及面广。同时,全区养老和托育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普惠性和公益性机构不足,难以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增加“一老一小”公共服务供给。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今年,花溪区明确以实现“普惠”为目标,通过改革推动养老、托育服务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服务供给更加丰富,实现“四升一降”,即机构动态运营率、服务设施覆盖率、辖区基层医疗机构与托育服务机构签约指导率、群众服务满意度上升,养老和托幼价格下降。
聚焦“一老一小”,花溪区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出实招、求实效,用实际行动把“民生清单”变为群众的“幸福账单”,用心用情守护“朝夕美好”。
一项项惠民政策接连出台,一笔笔民生支出相继落地,一个个民生项目建成投用……花溪区坚定不移保民生,让优质教育更加均衡、就医就诊更加便捷、养老托育更加放心、兜底保障更加坚实、稳岗就业更加牢固,书写了可及可感的幸福答卷。(来源:花溪融媒综合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