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花溪|长诗《花溪等你》连载⑫“三线往事”热血涌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花溪新闻

晨读花溪|长诗《花溪等你》连载⑫“三线往事”热血涌

发布时间:2024-06-26 10:04:49 打印 关闭 【字体: 视力保护色:

第四章 底色,本色

“三线往事”热血涌

我合上手里的春笔记

春天也关上了春雪大门

“上春山,上春山了”

花溪春山最诗意

花溪如你

读“三线往事”时热血如泉涌

一块玉被融化

——题记

1

“美”在花溪是真山真水

一个“真”字封存珠帘

时间漫漫,甚为漫漫

花溪山水不在于华丽

而在于淡雅,如墨泼画

2

花溪山水多生育高原湖泊

鹭飞,草长,莺飞

花溪故事里的儿女成群

那是自然赐给历代文人墨客的灵感

抚心养性

3

花溪人是上天指定居住于此的星宿

那喂云的草场

经过苍天的门口

可见并听见

云朵下的牛羊儿肯吃青天的声音

似黄昏和早晨的自然

那朵云儿到哪家门前

日月就在那里打个滚儿

4

等了好久你才来

来了就别早早走

芒父书院里煮的茶汤浓郁

青岩炖的猪脚已糯成了状元蹄

花溪红军故事经典在那个“佯”字

等你慢慢破题诠释

“花溪红”是讲不完的故事

那个设在青岩的“指挥部”

那个革命前辈和家人曾经的居住地

那些坚硬的石头从冰凉中燃出温度

5

花溪就是一部大剧

街道,夜巷,路灯,牌坊,老墙

是花溪人举起的旗帜

石头在行走

花溪人是旗手

花溪山川河流奔走相告

“花溪等你,一部好故事”

6

花溪的雨像窈窕女子

雪像老头子

就要脱稿《花溪等你》

我对着镜子看我就要老去的样子

我的手稿上浮现出迟子建的文字

“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

这样的景致在南方

只有花溪

7

我合上手里的春笔记

春天也关上了春雪大门

“上春山,上春山了”

花溪春山最诗意

花溪如你

读“三线往事”时热血如泉涌

一块玉被融化

8

花溪底色“红”

还有一抹是“三线”红

花溪昨天用二千八百多亩地

建成飞机修理厂

我在长长的跑道上穿越

看见时光消逝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十六个字抹不去

十六个字焊进“三线人”的骨中

那是一种精神的实质

代代传,传代代

红成花溪美图的底色

9

什么是诗人笔下的“三线”

花溪回忆着笔录

那是1964年到1980年的时间缩影

花溪还说那是地域里的独特风景

经济学家说出的“三线”

涉及中国中西部十几个省区的工业布局

那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工业产业转移

10

我在“三线遗址”沉思

国防、科技、交通设施

与那些硬硬的钢

与那些实实的铁

与那些尖尖的岁月子弹啊

都烧红激情

在燃烧,在燃烧

燃烧出红红的印记

我在二千八百多亩的土地上反思

是谁将那些树枝的茎,根,叶砍伐

连根拔起

是谁在那里种出红红的花

火红火红的花

交给一架架飞机带去天涯

11

那一片杜鹃红开在花溪磊庄

一片国营茶山的深处

那里到处是坑洼不平的处女地

“备战备荒为人民”

“好人好马上三线”

标语还在,故事还在

精神内核还在,感召度还在

12

那是花溪人的一声号角

成千上万名工人激情如潮

老干部,老师傅,老科技工作者

大中专学生朝高山和花朵飞奔

北京,上海,成都,长春

那些来者啊,只知道到了花溪

他们不知道何时出发

他们只等一声号令

他们不知道来了花溪干什么

他们没有想过未来,没有想过明天

他们先生产再生活

13

靠山,分散,隐蔽

机关,邮局,银行,招待所

医院,学校,商店,车队

托儿所,文化楼,军代表处

消防队,露天电影,灯光球场

都在讲故事

都是“三线人”熟悉的字词

我一个人行走昔日厂房

老工人说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

虽然工人工资只有几十元钱

但也可以养活一大家子人

那时人们的精神很富有

14

说花溪是一块“玉”

那是因为有你

你的风姿绰约是一股清流

板桥村的风带着潮湿

平地上的我看着月光思索

我们无数次抱着星星

看着红砖砌起的厂房和烟囱

板桥艺术村自我介绍时谦虚

因地处花溪上板桥村而得名“板桥”

15

花溪是一块行走的玉

玉是你

不论多么久远的你

在我心里依然是璞玉

“烟囱奇境”“荷塘听雨”

“莫奈鱼塘”“紫藤大道”

“伦布朗布光大道”

一个劲儿彰显着时光记忆

那是我给你背影的艺术创意

交给花溪培育

16

来了花溪就别走了

半亩方塘陪你数星星

三分山七分水陪你沏茶

我们讲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