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住房民生保障工作要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花溪区按照各级关于社会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指导政策和精神,不断提标扩面进一步强化住房保障建设管理,实现精准帮扶住房困难群体,有效解决群众在住房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
一、2023年以来社会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进展
1.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国家层面陆续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了保障性住房的发展目标、建设标准和运营管理模式,构建了包括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售型保障住房等在内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省市也相继出台相应的住房保障政策。
2.建设规模持续扩大
花溪区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是针对低收入群体,投用公租房项目4个,共计2488套;二是针对青年人及新市民累计启动了保障性租赁住房3772套, 已经投用2388套,在建1384套;筹集社会化保障性租赁住房3200套;启动配售型保障性住房901套。逐步形成了“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满足花溪区不同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
3.覆盖范围逐步扩大
保障对象从最初的低保、低收入群体逐步扩展到新市民、青年人、外来务工人员、环卫工、快递员、外卖员、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网络直播、网约家政、社交电商从业者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保障范围进一步增大,提升了住房保障的包容性和公平性。
4.供应方式更加多元
除传统的政府投资建设外,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建设和运营,推动“政府+市场”协同发展;同时推广租购并举,支持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改建为保障性住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社会保障体系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主要是公租房方面,2018年市级收入核定申请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下;单身人员月收入3000元以下。结合社会的发展及实际情况的变化,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因此现行标准一些保障户将不符合保障条件退出资格,但该类人群又实际无住房,难以购买房屋,此类人群存在一定社会稳定因素。
2.区域发展存在短板
近年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因素影响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价格相比无太大优势,因此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需求量不大。房开按比例应配建保租房因资金问题难以开工。
3.建设资金压力大
保障性住房项目普遍投资回报周期长、收益率低,对社会资本吸引力不足,导致部分地区资金短缺、项目推进缓慢。
4.管理运营机制不健全
由于配售型保障房处于起步阶段,今后若购买人群想改善住房购买其他商品房时,企业回购资金将存在一定困难。
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政策建议
1.加大供给力度,优化空间布局
公租房方面,根据社会平均工资标准重新制定准入条件,保障性租赁住房方面鼓励利用闲置工业用地、商业用地改建为保障性住房,盘活存量及二手房资源。
2.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投入机制
探索设立住房保障专项基金,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提供低息贷款。引导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建设和运营,提升项目可持续性。中央财政可对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重的地区给予转移支付支持。
3.加强配套建设,提升居住品质
在保障性住房项目规划中统筹考虑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做到“职住平衡”。鼓励发展社区服务,增强居住者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4.鼓励多元参与,创新供应模式
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土地建设保障性住房,优先解决本单位职工住房困难。鼓励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推动“租购同权”,提升租赁市场规范化水平。
总之,社会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协同发力,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住有所居”的问题。
花溪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5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