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脏乱差”到“洁净美”:扫出来的乡村旅居竞争力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扫出来的乡村旅居竞争力

发布时间: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字号:[ ]

今年以来,随着花溪区“两清两改两治理”及卫生家庭建设行动的深入推进,花溪区已清理残垣断壁1090处(栋)、整治乱堆乱放3123处,改造提升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2104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覆盖。

环境改善带动产业蝶变,友笺房、循美青隐、星宿、寻棠巷、大山里等一批精品旅居民宿不断涌现,共推出旅居客房592间、858张床位。其中,位于花溪区久安乡“古茶久安·茶韵山居”旅居项目,花溪区黔陶乡的百庄黔陶,更是凭借贴近自然的体验与丰富业态成为花溪旅居民宿中的代表。

久安乡茶韵山居旅居项目。花溪区久安乡供图

采访中,行走在花溪区久安乡的石板小径上,耳畔是游客对景致的由衷赞叹,眼前是青山掩映下的雅致客房。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杂物堆积、残垣遍地的景象。这场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蜕变,与其说是一次环境整治,不如说是一场关于乡村价值认知的深刻革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这座“金山银山”如何“变现”?花溪区这两个乡镇的实践给出了一个关键答案:优美的人居环境是叩开市场的“敲门砖”。它是最直观的“第一印象”,决定了游客是否愿意停下脚步、是否愿意在此消费。久安乡的干部和村民们正是抓住了这个问题关键,从清理乱堆放到拆除废弃圈舍,一砖一瓦地重塑家园的“门面”,通过观摩、培训、坝坝会凝聚共识,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主力军”,这场变革才有了最坚实的根基。

环境的“美丽蜕变”迅速催化了产业的“化学反应”。昔日闲置的农房,被精心改造为特色民宿;昔日的卫生死角,变成了游客流连的小花园,而“委托运营”这样的创新模式,既盘活了农民的闲置资产,又通过专业化运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让村民们真切地感受到“老房子居然能赚钱了”。在黔陶乡,这种效益也在显现,一个旅居项目就能带动百万营收和大量就业。

环境改善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乡村内生动力的全面激活。一次用心的清扫、一栋老屋的修缮,开启了乡村自身资源价值的再发现和再创造。当村庄变得整洁美丽,当星空和田园再次成为吸引人的稀缺资源,乡村便找到了其独特的竞争力。这次采访的故事证明,只要找准方向,持续用力,每一个乡村都能开启书写属于自己的振兴篇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