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决策部署,压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主体责任,健全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体制机制,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省、市、区关于全面实行林长制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严格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提升森林资源质量、促进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强化各级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责任意识,建立乡、村两级林长体系,推进建设生态保障有力、产业发展有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示范乡。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修复,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全面增强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我乡生态安全。
坚持绿色发展、科学利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强化森林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大力发展特色高效林业,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绿色富民惠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生态产品、优质生态服务的需要。
坚持因地制宜、因林施策。尊重自然和科学规律,针对各村林业发展现状,分类指导、因林指导、科学经营、规范管理,解决好森林资源保护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进全乡森林资源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坚持党政主导、多方参与。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同志总负责,同级领导同志分区负责,部门各负其责,逐级明确职责,层层压实责任。调动全社会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积极性,营造爱林护林植绿增绿的社会氛围。
坚持创新引领、系统治理。深化林业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科技支撑和能力保障,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依托贵阳贵安自然山水网络的生态本底,对山水林田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三、工作目标
2021年,全面建立乡、村两级林长体系,落实各级林长责任,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构建乡级林长组织体系。
2025年,全乡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林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高,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2035年,全乡林地保有量、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等保持稳定,森林质量稳步提高,森林生态功能更加完善、生态效益更加显现、林业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全面增强,四、工作范围久安乡区域内所有林区
五、“林长制”组织领导的设置
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全面实行乡、村两级林长制。
(一)分级设立林长。成立由乡党委书记和乡长担任“双总林长”、分管领导担任“副总林长”,乡党委委员和领导班子担任乡级“林长”、村党组织书记、村长担任村级“林长”的组织领导小组。
双总林长:杨云 乡党委书记
(责任片区:全乡)
丁明超 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提名人选)
(责任片区:全乡)
副总林长:李智琨 政府副乡长
(责任片区:久安村)
乡级林长:池 巍 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
(责任片区:打通村)
左华忠 乡党委副书记
(责任片区:吴山村)
左明信 乡党委委员、政法委书记、副乡长(兼)(责任片区:小山村)
何立宇 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副乡长(兼)(责任片区:雪厂村)
田 演 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责任片区:巩固村)
熊燕芳 乡财政分局局长
(责任片区:拐耳村)
村级林长:阮文兵 雪厂村支书
阮树斌 雪厂村主任
熊庆果 打通村支书、主任
熊庆碧 拐耳村支书、主任
汤永进 巩固村支书、主任
陈发林 久安村支书、主任
曾凡华 吴山村支书
陈 俊 吴山村主任
陈庆明 小山村农业委员
(二)林长联席会议制度。乡级建立林长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在总林长领导下的部门协同、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三)设立林长制办公室。“林长制”下设办公室在久安乡生态保护站,由李智琨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廖承诚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万润、张文浩、丁永顺、李莉莉四位同志为办公室成员,主要负责处理“林长制”日常事务,组织调度、协调、指导、检查,各村履行职责,工作联络、信息报送、工作台账等日常工作事务。
六、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
(一)各级林长职责1、“总林长”负责本区域内林长制工作,承担总督导、总调度职责。
2、“副总林长”受总林长委托,履行工作职责。
3、“乡、村林长”的职责由区政府根据我乡辖区内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实际需要予以细化和明确。各级林长是责任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第一责任人。上级林长对下级林长负有指导、监督、考核责任,下级林长按照上级林长的安排,认真负责落实各项工作。
(二)主要职能部门职责主要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密切配合,落实专人,建立相应机制,负责做好职能范围内工作的指导、督促。乡派出所:负责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公共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乡司法所:协助有关单位做好生态保护管理有关规范性文件的编制和修订。乡财政分局:负责落实“林长制”专项经费及制定“林长制”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协调生态保护管理所需资金,监督资金使用。
乡农业服务中心: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制度,实现养殖污染处理规范化、生态化。积极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加快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负责指导和监督农村卫生改厕。
乡城管:加强生态区域边乱设广告牌、乱涂写、乱搭建、乱堆放、乱倾倒等行为整治。
乡经发办:严格实施乡域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严格环境执法监管,掌握环境动态变化情况,加强重要林区周边企业偷排及超标排放的监控和处罚。
乡生态保护站:负责指导和监督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推进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推进河道沿岸绿化和湿地修复、开展水资源管理保护、水功能区和跨界河流断面水质水量检测,推进节水型社会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组织水域岸线登记及管理、河湖划界确权、堤防工程管理与养护、水库养殖污染防治、河道水工程建设等,依法查处水事违法违规行为及考核和监督相关工作。
久安中学、中心完小:负责学校对学生的森林生态保护管理及森林防火知识宣传、教育。
乡卫生院:及时科学有效处理医疗垃圾,保障生态安全。
乡宣教文化服务中心:负责组织生态保护管理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加大“林长制”宣传力度,着力提高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生态道德水平,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曝光落后区域、违法环境行为以及卫生保洁方面的不良习俗。
乡纪委:建立全乡“林长制”落实情况的督查和问责制。负责在林长制管理中对因失职、渎职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七、主要任务
(一)强化森林资源监管,严守生态底线。强化依法治林,实行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全面压实森林资源保护目标责任,建立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动态监测体系、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体系、林业综合执法体系,依托森林资源大督查、森林资源保护“六个严禁”、自然保护地管理等森林资源专项行动,加强领导保护利用、林木采伐管理、木材经营加工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执法、自然保护地管理、野生动植物管理、林业灾害管理,全乡林地保有量、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等保持稳定。
(二)着力推进造林绿化,拓展绿色空间。按照“只能增绿、不能减绿”的要求,结合生态林带、绿色通道、主要水源地和村寨绿化建设,充分依托森林植被恢复、天然林资源保护等林业生态工程,高质量推进造林绿化,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纵深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多渠道扩大绿化空间。
(三)着力优化林分结构,提升森林质量。实施森林抚育、现有林改造、退化林修复和低产林改造,依托国家储备林建设,培育大径级用材林、珍贵树种、木本粮油以及本地特色优势树种,提高森林蓄积总量和森林景观质量。
(四)着力发展林特产业,提高综合效益。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布局,重点推进茶、黄桃等林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林业康养、森林旅游和林药、林菌、林禽、林蜂等林下经济,加大经济扶持,做好市场培育、精深加工等产业配套,发挥森林综合效益,促进绿色富民增收。
(五)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创新管理机制。搭建“一林一档”“一林一策”“一林一员”等服务平台,推动林长制全面深入实施,森林资源网格化保护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党委、政府是推行林长制的主体,要把建立林长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举措。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成立林长制专门工作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全乡林长制顺利实施。
(二)健全工作机制。在各级林长制会议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建立林长巡查、信息报送、公示通报、考核激励问责、工作督查督办等各项制度,形成一系列配套齐全、设置合理、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工作制度,凝聚各方推进林长制工作合力,构建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及利用长效机制,提升林业治理水平。
(三)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全面实行林长制必要的工作经费,建立稳定投入保障机制。并将实行林长制必要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不断完善公共财政支持林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制定林业投资优惠政策,创新绿色金融机制,积极吸纳金融和社会资金,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
(四)严格考核问责。建立健全目标考核问责机制,将落实林长制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积极做好林长制绩效考核工作,对成绩突出的林长及责任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对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追责问责。
(五)强化社会监督。建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信息发布平台,在林区主要路口和重点地段设立林长公示牌,公布责任范围,主要职责和联系方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大林长制的宣传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使保护发展森林资源成为共识,形成知晓、支持和推进林长制工作的社会氛围,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