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贵州省营商环境评估政务服务指标攻坚行动方案

2020年度贵州省营商环境评估政务服务指标攻坚行动方案

发布时间: 来源:政策文件 字号:[ ]

为进一步提升区政务服务大厅服务水平和能力,营造好我区良好的营商环境,根据《贵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计划》的内容,结合我区2019年贵州省营商环境评估指标要求和上级政府部门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以营商环境评估政务服务指标为依托,着力解决区我区政务服务能力的短板和弱项,不断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

(二)工作目标。以营商环境评估政务服务指标为核心,厘清政府权责清单,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精简办事环节,取消不必要证明,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积极推动实施“全省通办、一次办成”改革和花溪贵安政务服务通办试点工作,营造“便民利企、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二、重点工作

(一)加快构建和完善优化全覆盖的政务服务体系。优化完善“六个一”政务服务新模式,持续提升全程网办率,力争达到70%以上。

1.构建政务服务网络体系。完善政务服务网的全覆盖,保障网络数据平台的互联畅通,提升政务新媒体在政务服务功能上的应用,统筹线上向下服务。(牵头单位:区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区政务中心等区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2.优化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建设。优化大厅供电、网络、照明等,保障大厅正常运转。加快推进区政务大厅软硬件建设工作,满足区审批服务部门全部搬迁进驻到位,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责任单位:区机关事务局)

3.部门事项集中进驻。按照“应进必进,进必授权”的原则,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行政征收、其他类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区政务大厅集中办理率达到100%,部门向窗口工作人员授权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区有关部门)

4.持续提升全程网办率,力争达到70%以上。持续加大贵州政务服务网审批服务系统的应用,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行政征收、其他类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全程网办率70%以上。(责任单位:区有关部门)

5.优化服务礼仪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着装统一、仪容整洁、端庄大方、佩证上岗。(责任单位:区有关部门)

(二)实施“全省通办、一次办成”改革和花溪贵安政务服务通办试点工作。

6.实行“全省通办、一次办成”事项清单化管理。围绕公安、教育、市场监管、医疗、住房、社保、民政、交通等重点领域,明确区级和乡镇(街道办事处)服务事项通办清单,实现花溪区全省通办事项清单化和动态化管理。(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区“放管服”改革科),责任单位:区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7.推进“全省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工作。区政务大厅为涉及“全省通办”事项单位设置“全省通办”收件窗口,20207月实现异地收件、远程办理服务;202012月,实现异地受理、远程办理服务。(责任单位:区有关部门)

8.积极推进花溪贵安政务事项通办试点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贵阳贵安协同融合发展系列决策部署,推进花溪贵安政务事项通办试点工作,实现花溪贵安政务服务“异地可办、就近能办”(责任单位:区有关部门)

(三)提升“一网通办”支撑功能。依托“一网通办”平台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大力推进政府数据集成共享开放,打通数据壁垒,破除信息孤岛、烟囱,实现“进一张网、办全区事”的目标

9.持续完善“一网通办”覆盖面,整合部门系统和数据, 推进政府数据集成共享开放,打通数据壁垒,破除信息孤岛、烟囱。(牵头单位:区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区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10.积极争取上级部门业务系统的数据接口开放使用权,对数据进行整合利用。(牵头单位:区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区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11.加大对贵州政务服务网审批服务系统数据录入和使用,做到审批服务事项办理录入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区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12.加大政务新媒体在政务服务各方面的应用。整合市场监管、社保、交通、税务、教育、医疗、生育等高频服务事项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移动端的办理。(牵头单位:区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区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四)加快推进审批服务便利化。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有效限制审批自由裁量权,深化政务服务“一窗式”改革,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分类受理;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实现“贵阳市政务服务大数据运用平台”覆盖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村(居),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

13.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规范审批服务事项清单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规范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各部门和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根据法定职责和权责清单按照9+X的分类标准和国家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区县、乡镇级),依法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梳理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实现同一事项的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统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9+X的分类标准,依法梳理村(居)办理的事项,编制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权利和公共服务(代办)事项目录清单,编制办事指南,完善办事程序。各部门和乡镇(街道办事处)简化办理程序,施行行政服务事项动态管理制度。(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区“放管服”改革科)区司法局,责任单位:区有关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

14.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便利度。精减办事环节,减少办事时限、精减办事材料,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机构改革,梳理权责清单,推动行政权力事项标准化、规范化办理,提高审批效率。(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区“放管服”改革科)、区司法局、区住建局、区发改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任单位:进驻大厅各窗口部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15.开展“减证便民”工作。对审批事项的办理材料再次进行梳理和核查,国家法律和规定取消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减少办事材料和环节。(牵头单位:区司法局,责任单位:区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16.“一窗式”改革。深化政务服务“一窗式”改革,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分类受理,“一窗”式窗口比例达到80%以上;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实现“贵阳市政务服务大数据运用平台”覆盖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村(居),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牵头单位:区政府办(“放管服”改革科)、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17.全面推广“集成套餐服务”。进一步加大“集成”和“整合”力度,推出更多涵盖行政许可、行政奖励、行政给付、行政确认、其他行政权力、公共服务等事项的“集成套餐服务”,推进“集成套餐服务”网上运行。(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18.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及时梳理行政审批收费清单,通过政府网站公布行政审批收费清单,推进政府行政服务信息公开。(牵头单位: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五)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对接群众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政务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评判的“好差评”制度。将全区各部门提供政务服务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移动端、自助服务终端、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和服务点,全区政务服务机构的服务事项管理、办事流程、服务效率、服务便民度,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政务服务平台的便捷性、完善性等明确为“好差评”的评价范围。(责任单位:区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三、保障措施

1.强化工作机制。成立贵州省营商环境评估政务指标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政府办分管“放管服”的副主任、区发改局、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担任,成员由涉及指标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担任,工作推进保障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每个月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通报。

2.强化督促检查。对各项指标任务落实情况定期开展督查,对督查发现中发现积极作为、落实到位的典型要通报表扬,对落实不到位、整改不到位、敷衍塞责的要严肃问责,并进行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