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花溪区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32023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政府信息公开

贵阳市花溪区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32023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10-16 17:05   来源:花溪区人民政府   字体:[]

王伟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市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花溪公园大门相关事宜

2015年,按照省政府、市政府打造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发展定位和目标,在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充分展现高原明珠“大花园、大溪流”的新形象基础上,对花溪公园进行改造提升,方案通过多次征求相关专家、市民的意见,遵循“多拆少建,只拆不建”原则,在原址复建花溪公园大门牌坊。在花溪公园大门区域参照原中正公园牌坊复原三孔大牌门,中间大、两边小,牌门厚重而雄伟,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充分融合园区建筑整体风格。今年,为提升公园大门入口的景观效果,软化牌坊墙体,拟在大门外桂花树至牌坊区域种植胸径25厘米左右的广玉兰2株,胸径30厘米左右的香樟4株,以便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

二、关于龟山上淸晖楼相关事宜

清晖楼位于龟山之上,系清代进士、循吏周际华所建,是一座木瓦结构的走马转角楼,民国时期重新修葺后名为“中山堂”。楼前柱上有一联曰“山势西来,百粤三湘连壁垒;江流东去,九洲四海撼风云”,楼前修有一碑亭,记录当时贵州省和贵阳县拓展花溪公园始末及达官、名人吟咏花溪公园的诗词。今年,根据乡贤里项目建设规划方案,已将龟山上清晖楼纳入乡贤里项目,参照建国初期的样式重新修建,现已完工并于国庆节对外开放。

三、关于扇形棋亭相关事宜

根据花溪公园历史变迁,于1972年拆“旗亭”建“棋亭”,2015年花溪公园提升改造阶段,遵循公园“多拆少建,只拆不建”原则,未对棋亭进行改动,因此棋亭仍保留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并融合整个园区景观效果,现本着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景点的原则,只提升绿化景观。同时,我区认真分析研究您的意见,再次提升景观时将其作为重要的参考。

四、关于水草过多、杂草太茂相关事宜

因花溪河整体水容量下降,水流速度平缓,水体营养丰富,水草生长速度过快,放鹤洲上杂草丛生,现已采取有力工作措施。一是加强人工清理频次;二是要求河涝工对重点区域、河段的水草做到即长即清;三是对河道进行分段包保,定人定责,以确保花溪河水体清洁;四是实行领导包保,不定期巡查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五是对水草清理工作开展督查并纳入年终考核。

五、关于借花草堂相关事宜

根据乡贤里项目建设规划方案,已将借花草塘纳入乡贤里项目,参照建国初期的样式重新修建,同时乡贤里项目还规划建设了刘雍美术馆、文化馆,现已全部完工并对外开放,为“爽爽贵阳·秀美花溪”文化品牌赋予新的色彩。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文化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希望您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贵阳市花溪区人民政府

2024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