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找物管”成村民口头禅!贵阳山王庙村“物业进村”探索自治善治新样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乡镇动态

“有事找物管”成村民口头禅!贵阳山王庙村“物业进村”探索自治善治新样本

发布时间:2025-03-27 06:39:10 打印 关闭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在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山王庙村,一支由乡贤能人组成的“物管队”正悄然改变着乡村治理的生态。

从清掏化粪池到修缮房屋,从调解矛盾到接待游客,这支万能的“物业管家”团队通过“无偿+有偿”的模式,不仅解决了村民的生活难题,更激活了村民自治的内生动力,以100%的群众满意度交出了亮眼答卷,成为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米”的金钥匙,让美丽乡村既有“颜值”更有“温度”。

有求必应:物管服务解民忧

“王队长,我家化粪池满了,能找几个人来帮忙清理一下吗?”前不久,花溪区青岩镇山王庙村村民赵红丽遇到了一件烦心事。由于家中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村里物管队的电话。

没想到电话刚挂不久,队长王文敬就带着队员上门了。几名队员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干,清粪、挑粪一气呵成,来回几趟就把化粪池清理得干干净净,临走前还不忘仔细检查了一遍。“真是太感谢了!要不是你们帮忙,这化粪池不知道要弄到什么时候。”赵红丽连连道谢。

作为物管队队长,王文敬每天都要接听不少这样的求助电话。从换灯泡、修水管这些琐事,到矛盾调解、新房修建等“大事”,村民们都习惯找物管队帮忙。“我们就像村里的‘大管家’,大家有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王文敬笑着说。

如今,“有事找物管”已成为山王庙村村民的口头禅。这个坐落在花溪区溪南十锦旅游带上的美丽乡村,凭借“溪南烧烤第一村”的美誉吸引着八方来客。精品民宿、特色项目、烧烤美食让这里成为年轻人打卡的热门地。

然而随着游客增多,环境卫生、设施维护、游客疏导等问题也接踵而至。面对村“两委”人手有限的困境,2023年4月,山王庙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组建了一支特殊的物管队。这支由乡贤寨老、建筑工匠、保洁员、老党员等组成的队伍,不仅提供政策宣传、垃圾清运、公厕管护等基础服务,还能帮忙托管闲置农房、修缮房屋、清掏化粪池、维修家电等,开创了乡村治理的新模式。

“物管队能顺利成立,多亏了镇里和村里的大力支持。”王文敬告诉记者。如今这支队伍已成为山王庙村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让这个美丽的乡村旅游点焕发出新的活力。

机制创新:群众满意百分百

“物管”入村,打通乡村治理“神经末梢”。如何使其高质高效运行,真正服务于村民,一直是山王庙村村支两委探索的重点。

队长王文敬介绍物管队的物资

“物管到村,难的是体制机制,缺的是资金来源。”山王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家田介绍,自成立农村物管委员会以来,村里依托山王庙闲居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市场化运营“农村物管”,发挥团队作用,积极推动实施基础项目建设维护。同时采取“镇财政补助一点、村集体筹措一点”的方式,既保障了资金投入,又避免向群众收取“物业费”,破解了农村物管资金难题。

此外,山王庙村还同步制定了《山王庙村农村物管服务清单》《山王庙村农村物管服务制度》等规章制度,明确物业队服务宗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阵地。

“体制机制理顺了,关键还要有带头人!”张家田说,为了让物管队真正发挥出作用,村里推举老支书王文敬担任队长,明确物管队的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的内容和收费标准,探索出以公益性服务为主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物业进村新模式。

物管队采取“无偿+有偿”的管理模式——换个灯泡、疏通水管这些小事,队员都是随叫随到、免费服务;而房屋修建这些“大事”,物管队则统一按照参照市场价格定价,规范透明。“这一模式既保障了村民的基本需求,又确保了物管团队的稳定运行,为服务的常态化、长效化运转奠定基础。”王文敬说。

截至目前,山王庙村“农村物管”队紧盯群众关注“焦点”,共计已完成公共设施改造提升131处,开展上门服务217次,帮助村民解决问题336个,为村集体增收13万余元,村民及游客满意度达100%。

能人当家:乡村治理添活力

初春的山王庙村,村民罗大地站在修缮一新的房门前,脸上写满喜悦。半个月前,这位餐馆老板无暇外出寻找施工队修缮门头和厢房,便尝试联系村里的物管队。

物管队员王昌成接单后,凭借20多年的建筑经验,不仅将门头修得结实美观,还把厢房整得平整光滑。“报价比外面低不少,活儿干得又快又好,真是帮了我大忙!”罗大地竖起大拇指,“物管队的这个服务没得挑!”

工作中的王昌成

建筑能手王昌成的故事,要从两年前说起。当时,在外做工的王昌成回到村里,加入刚成立的物管队时,想法很朴实,“既然村里有号召,就想用这门手艺为乡亲们做点实事。”

很快,王昌成用实力赢得了口碑,村民们知道了物管队有个建筑“好能手”,不仅安个灯泡、修个管道喜欢找他帮忙,家里有修房屋、盖门头的工程也爱找他承接,订单接踵而至。

“订单一个接一个没停过。”王昌成笑着说,既能照顾家里,又能服务乡亲,这个日子过得踏实。更难得的是,他始终坚持低于市场价的收费标准,“乡里乡亲的,情谊比赚钱重要。”

在山王庙村,王昌成这样的故事不是个例。物管队的成立,让村里的一批能人巧匠唱主角、站C位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开始投身到村寨治理的工作中来,激发出乡村治理的蓬勃活力。

随着乡村旅游持续升温,物管队员又化身“多面手”,在完成日常服务之余,主动承担起游客引导、景点讲解等工作。

“现在村里有什么事,找物管队准没错。”王文敬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数据显示,2024年山王庙村累计游客数达到47万人,较2023年同比增长12.7%,物管队的贡献功不可没。

以现代物业扮靓美丽乡村,山王庙村正谋划着更大的发展蓝图。“吸纳更多的能人巧匠加入,逐步拓展外村物业订单,让这支队伍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和市场。”张家田说。

以“自治”促“善治”,推动基层治理实现新突破,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山王庙村正在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