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路街道2025年“两清两改两治理”及农村“五治”工作推进情况报告
政府信息公开

黄河路街道2025年“两清两改两治理”及农村“五治”工作推进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 2025-07-11 09:27 来源:贵阳市花溪区人民政府黄河路街道办事处 字号:[ ]

2025年以来,黄河路街道坚决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结合街道实际,统筹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清理乱堆乱放、残垣断壁,改厕所、改圈舍,治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农村“五治”(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工作,坚持系统谋划、靶向施策,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与文明新风培育双提升。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两清”工作与“治房、治垃圾”深度融合。一是深入开展“一村一路一策”专项整治,通过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宣传动员等方式,引导沿线村民及经营户自觉维护环境。2025年组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40余次,发动群众清理卫生死角40余处、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杂物50余处。二是积极开展危房及违章建筑治理。截至目前,完成13栋C级危房中4栋加固维修,剩余9栋住户全部搬离,设置了警戒线,并开展常态化巡查管控;9栋D级危房已拆除8栋,最后1栋人员全部撤离,并建立分级巡查管控机制。2025年拆除违章建筑3处,面积399.8平方米,通过“动态巡查+联合执法”模式,形成违建治理高压态势。

(二)“两改”工作与“治厕”齐抓共管。一是组织3个村对辖区内341户厕所开展“地毯式”排查,确认均为无害化卫生厕所,同时通过宣传栏、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进一步强化改厕意义宣传。二是因街道无畜禽养殖单位及个人,农村改圈工作暂不涉及,已建立动态摸排机制,防止新增违规圈舍。

(三)“两治理”与“治水、治垃圾”协同推进。一是分类落实三水同治。饮水安全保障方面:辖区三个村实现中曹水厂集中式供水全覆盖,纳入北控水务城市供水管网,以制度保障出厂水水质达标;生活污水管控方面:各村配备专人定期巡查污水排放、清理路面残存污水,杜绝 “污水横流”;黑臭水体整治方面:完成全域水域地毯式排查,确认无黑臭水体,建立“每月一巡”动态监测机制,防止黑臭水体产生。二是多维治理生活垃圾。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线上通过微信群推送分类知识,线下发放折页7000余册,引导群众做好源头干湿分类。另一方面,规范收运监管,严格执行干湿垃圾分开收运,杜绝“洒滴漏”,2025年累计规范收运垃圾1600余吨。

(四)“治风”工作稳步推进,培育文明新风。一是健全机制强统筹。构建“街道统筹、村居落实、群众参与”工作体系,将滥办酒席、大操大办等陋习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建立红白事报备制度,2025年规范报备红白喜事共计46起,宴席规模及时间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二是宣传引导造氛围。2025年累计张贴横幅、发放倡议书等超300份,组织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800余份,开展宣传活动10余场次,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20余期,形成“线上+线下”立体宣传格局。三是严格监管守底线。严格落实红白事酒水、食品留样制度,保障食品安全零事故,对违规操办酒席行为建立“举报—核查—处置”快速响应机制,截至目前未发现违规案例。

(五)启动农村卫生家庭建设行动。积极开展农村卫生家庭建设行动的宣传工作,通过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及村级小喇叭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庭院美化活动。截至目前,已培育“卫生示范家庭”15户,以点带面有效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二、存在问题

一是群众参与度不足。部分村民对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及农村“五治”工作认识不深,垃圾分类、移风易俗等工作存在被动现象。二是长效机制建设滞后。垃圾治理、乱搭乱建等工作依赖集中整治,常态化巡查、问题处置流程尚未完全闭环。三是部门协同效率待提升。“两清两改两治理”与农村“五治”工作涉及多部门联动,在数据共享、联合执法等方面存在衔接不畅问题。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聚焦责任压实,在狠抓落实上再发力。将“两清两改两治理”与农村“五治”工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机整体和重要抓手,进一步压实街道领导、部门、村级三级责任链条;强化过程管理和督导,紧盯短板弱项,精准施策,确保各项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取得实效。

二是聚焦群众主体,在宣传发动上再深入。运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规民约等载体,探索运用短视频、情景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进一步提升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深入挖掘和宣传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成功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是聚焦长效常治,在机制建设上再完善。完善网格化管理,建立覆盖“两清两改两治理”与农村“五治”工作各领域的常态化巡查、问题发现和快速处置流程。

四是聚焦协同联动,在深化治理上再融合。加强街道内部各科室间的信息共享、会商研判和联合行动,形成更强工作合力;推动“两清两改两治理”与农村“五治”工作与基层党建、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深度融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