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开展情况
“治房”方面。一是积极开展C、D级危房整治行动。经鉴定公司初步鉴定,辖区内存在C级危房13栋,目前已完成4栋的加固维修,剩余9栋住户均已搬离并拉设警戒线;D级危房9栋,已拆除8栋,剩下1栋的人员也已全部撤离并拉设警戒线。相关情况已同步报送至经开区建设管理局备案,并强化日常巡查管理。二是重点落实联防联控举措,针对尚未完成搬迁整改的自建房及危房,严格执行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问题执法处置的协作配合,凝聚执法合力。三是划分风险区域并加强巡查监控,执行“高风险区域每日巡查、中风险区域两天一巡、低风险区域每周一巡”制度,全力保障全领域的安全稳定。
“治风”方面。街道多管齐下,全力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一是强化统筹调度,构建起高效的工作机制,对“治风”工作进行全面规划与推进,集中力量整治滥办酒席、大操大办等不良习俗。二是加大宣传引导,2024年累计张贴悬挂横幅、发放倡议书、宣传手册、举报海报等超800份,组织党员干部与群众签订承诺书800余份,开展入户宣传覆盖1200余户。借助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发布并转发倡议书、宣传视频和动态推文10余期,累计转载600余次,阅读量近万次,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三是严格监督管理,全年共接收红事报备6起、白事报备118起。所有宴请桌数均严格依规控制,按正规程序报备。对所有报备的红白事酒水、食品进行留样,保障食品安全,全年未发生异常情况。
“治垃圾”方面。街道围绕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十项行动”,全方位提升乡村环境质量,一是宣传引导,提升参与。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线下发放7000余册宣传折页,线上借助微信群转发垃圾分类知识,引导群众在家做好干湿分类,有效提高了群众知晓率、宣传覆盖率、分类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二是规范收运,严格监管。在收运环节,严格督促干、湿垃圾分开收运,杜绝干湿垃圾混装混运以及“洒滴漏”等问题,确保垃圾收运规范有序。三是专项整治,美化环境。全力开展“一村一路一策”专项整治,针对道路沿线乱堆乱放现象,引导沿线村民和经营户自觉做好门前卫生清洁。全年发动村民参与环境卫生综合大整治活动40余次,督促各村清理卫生死角40余处,清理房前屋后杂物50余处,营造了整洁有序的乡村环境。
“治水”方面。围绕农村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强化因地制宜,全面改善农村水环境。一是加强饮水安全保障。街道辖区三个村的生活饮用水均采用集中式供水,由中曹水厂供水,基本实现村民生活用水供水管网全覆盖,饮用水全部纳入城市供水一体化,由北控水务公司负责运营,确保出厂水水质达标。此外,还建立健全了供水设施档案管理、设施清洗消毒、设施维护管理以及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保障供水设施稳定、良性运行。二是加强生活污水治理。各村专门安排人员定期巡查村内污水排放情况,有效保证各村街道干净整洁,路面无残存污水,彻底消除污水横流现象,村内生活污水管控成效显著。三是加强黑臭水体整治。街道全面深入摸排,地毯式排查辖区各个水域。截至目前,已确认辖区范围内无黑臭水体存在,后续也将持续保持关注,定期巡查,防止黑臭水体产生。
“治厕”方面。一是通过宣传栏、宣传手册、村民大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村改厕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村民对改厕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积极性。二是组织3个村对辖区内农村户厕展开“地毯式”排查,将问题厕所作为重点关注对象,累计排查农村户厕341户,且均为无害化卫生厕所。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坚持狠抓工作落实。将农村“五治”视为有机整体,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全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进度,有力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确保“五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同时,压实责任链条,狠抓干部能力提升、作风转变,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
二是持续加强宣传教育。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强化宣传效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村民对农村“五治”工作的认识,增强村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是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设立举报渠道,鼓励村民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