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撂荒地 今日“黄金粮”——燕楼镇同心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粮油生产示范基地初见成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乡镇动态

​昔日撂荒地 今日“黄金粮”——燕楼镇同心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粮油生产示范基地初见成效

发布时间:2024-07-26 10:09:51 打印 关闭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七月入伏,全国各地已进入农忙季节。走进花溪区燕楼镇同心村摆卡山,高高的玉米穗随风摇曳,玉米植株下的大豆陆续披上了黄金外套。

“半个月后就可大丰收啦!”地头间,花溪区农业农村局研究员陈正平、农艺师杨英,同心万乘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雄进三人站在一根硕大饱满的玉米前,手捧一把大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望着连片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粮油生产示范基地,很难想象,两年前这里却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

2022年,辞职回到村里的周雄进看着这片撂荒地,心中感慨万千。“小时候,这里是一片梯田,稻谷成熟时连绵的梯田金黄一片,尤为美丽。”周雄进回忆说,小伙伴们特别喜欢在田埂上跳跃嬉戏。然而,由于当时村里的交通不完善,地块坡度较大、水源条件差、农村劳动力缺乏等原因,村民们逐渐放弃了水稻种植,水稻慢慢被杂草所取代,梯田变成了撂荒地。   

近年来,随着村里交通条件不断完善,加之政府对农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周雄进的“田园梦”愈加浓烈。于是在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周雄进于2023年成立了同心万乘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开展复耕复种,花溪区农业农村局得知后立即给予了大量技术支持,更是派驻专家作现场指导。

陈正平正是现场指导的专家之一,他介绍,由于同心村水源条件差,靠望天水种植水稻风险大收益小,经多次考察研究,区农业农村局创新性地提出在这里种植玉米并套种大豆,以“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引领带动”的思路,欲将同心村打造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粮油生产示范基地。让陈正平更为欣慰的是,仅第一年,基地大豆、玉米长势良好,果穗饱满,经济效益初见成效。

据了解,同心村当前开展复耕复种面积达500亩,其中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350亩,玉米制种150亩。经初步评估,可以实现制种玉米种子产量30000公斤,籽粒玉米产量192500公斤,大豆产量21000公斤。按照当前制种玉米市场价每公斤10元,籽粒玉米每公斤3元,大豆每公斤11元,预计累计实现产值110多万元。

燕楼镇同心村粮油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是种植模式创新推广的缩影,今年以来,花溪区共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示范面积736.2 亩。花溪区农业农村局将以此为起点,持续整治撂荒耕地,打造更多的粮油示范基地,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努力探寻一条适合花溪区粮油生产发展、耕地开发利用保护的独特道路,把区级粮油示范点打造成省级粮油示范点,把区级粮油示范基地打造成省级粮油示范基地。(融媒记者:刘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