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⑮|创新+智能!探寻花溪达沃斯走上触摸屏行业顶端的“科技密码”
开栏的话:
“新质生产力”自从被提出,便成为中国经济热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居于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首位。
贵阳作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排头兵,2023年,贵阳地区生产总值达5154.75亿元,同比增长6%,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如何在“未”中寻机、跑出新质加速度?
贵州日报报刊社贵阳记者站启动“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采访行”,深入行业企业、产业链条各领域和环节开展行进式调研,用镜头和笔触描绘贵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面貌、奋斗场景,为坚定不移“强省会”注入澎湃动能。敬请读者关注。
“看了前两天的苹果春季发布会了吗?里面就有我们的产品。”5月10日,记者刚踏进花溪达沃斯光电产业基地(以下简称花溪达沃斯基地)的办公楼,贵州达沃斯光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沃斯)董事陈卡斌迫不及待向记者分享了这一喜讯。

更让陈卡斌高兴的是——好消息接踵而至,在他的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着几份待签合同,扩建项目投资几个大字尤其显眼。
“我们计划在花溪再投资新建一条年产能150万的3A盖板线,一条年产能150万的3D盖板线,一条年产能150万的中尺寸盖板线,将达沃斯的产业链进一步延伸。”陈卡斌说。
窗外,持续一上午的阴沉天气逐渐转晴,阳光透过云层射向大地。听着厂房生产间持续传来的设备运转声,望着眼前“火力全开”的生产场景,陈卡斌心情格外舒畅,脸上是掩饰不住期待与兴奋。

如今,在触摸屏生产领域提到达沃斯,几乎无人不晓。而2012年作为深圳招商引资企业落地贵阳之时,达沃斯面临的境况却并不乐观:企业团队仅有10余人,工厂唯一的产品线产品优良率仅有60%,主要原材料以外购为主,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市场开拓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关键之时,各级政府的贴心服务,以及来自创投股权融资、省大数据赋能基金股权融资两笔资金注入,给了达沃斯迎难而上的勇气。
“来自政府的大力支持,让我们得以将全部精力专注于科技创新。”陈卡斌说,扎根贵阳12年,达沃斯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走过产业转移蛰伏期、产能扩张快速发展期,推动产业链不断延伸,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长为拥有近30项专利、年产值超6亿元的行业龙头。

花溪达沃斯基地是达沃斯在贵阳投资建设的第3家工厂,也是其产业链延伸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在此之前,达沃斯已顺利完成了从深圳到贵州的产业转移,并建成全球首条类7代触摸屏智能生产线,成为业内唯一用机械手臂拿取大尺寸玻璃上下料的厂家,开启从制造向“智造”迈进。
“但我们原材料仍然依靠外购,面临随时被‘卡脖子’的危险。”陈卡斌介绍,为给白云产区生产做产业链配套,2022年,花溪达沃斯基地作为花溪区首个区属国有企业建设的标准厂房招商项目落地入驻,并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投产的“花溪速度”。

借助花溪大学城等高校资源,花溪达沃斯基地组建起一支超500人的研发团队,为每条产线配备PIE(产品工艺工程师),坚持将每年营业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中,始终保持每年至少立项3个项目、2个研发成果落地、推动1个项目产生经济价值的研发速度。
凭着敢闯敢拼的创新能力,花溪达沃斯基地的研发团队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加速转化。除了传统的玻璃盖板生产外,相继推出UTG、3D盖板、3A表面处理和智能触摸显示一体化产品等新产品,不仅解决了原材料依靠外购的“痛点”,也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创新,不只体现在产品种类的丰富上。
走进花溪达沃斯基地12产线,昔日“热闹”场景不再,偌大的车间里只剩寥寥数人操作设备。每天上午8点半,产线PIE张彪都会准时到达车间,照例开启一日生产巡查。

在手机盖板半成品退油清洗区,刷刷的清洗水声持续不停,原本需4人操作的工序,已被一台全自动超声波清洗机代替,“机器取代人工后,产品清洗量从以往日均4万片提升到10万片,操作员从5人精简到2人,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张彪介绍。
过去一年半,张彪扎根生产一线,聚焦生产过程中的“痛点”“难点”,搜集生产数据信息,形成改造提升方案并提交,与企业研发团队沟通交流,借鉴行业先进生产技术、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推动12产线智能化改造升级。
看似一块普通“玻璃”,背后却集成了60多道精密且复杂生产工序。在达沃斯的每条产线上,都有这样一名PIE工程师,这支队伍的存在,将科技创新的理念融入了企业生产全流程,强化了对生产流程的管控,让每道工序都尽在掌握。随着系列产线改造升级推进,达沃斯产品月产量从200万片提升到500万片,产品良品率突破85%,远超行业的平均水平。

创新推动产业链条延伸及生产升级,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今,达沃斯能满足不同产品对于不同尺寸、规格、类型触屏的需求,其产品远销韩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合作对象覆盖海康威视、海信、LG、三星等全球知名企业,成功跻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行列。
“对于制造企业,科技创新永无止境。”陈卡斌说,目前达沃斯新的AR产线建设已经启动并进入设备检测阶段,预计有望在今年上半年投入运行,产线年产量预计能达到500万片。(来源:天眼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